增正面誘因 鼓勵市民接種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疫情漸穩定,本港經濟開始復甦,首季GDP增長有百分之七點八,結束連續六季負增長。雖然數字反彈,但受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影響,不少零售、餐飲及旅遊等行業仍深受壓力,失業率仍高企。很多業界希望在「疫苗氣泡」下,能夠逐步放寬營商限制,讓業界也受惠於復甦的勢頭。
疫情漸穩定,本港經濟開始復甦,首季GDP增長有百分之七點八,結束連續六季負增長。雖然數字反彈,但受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影響,不少零售、餐飲及旅遊等行業仍深受壓力,失業率仍高企。很多業界希望在「疫苗氣泡」下,能夠逐步放寬營商限制,讓業界也受惠於復甦的勢頭。
變種病毒殺入社區,一時間令抗疫疲勞的港人,驚覺其實疫情仍未遠去。過去一年多,香港人憑着永不放棄的精神,停住眼淚鼓起勇氣,終於等到疫苗供港。在接種率持續上升下,市民生活逐步回復正常,我們與擺脫疫情間的距離,或許只有一針之隔。
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這份預算案提出不少紓民困、撐經濟的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40多項建議,包括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持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資助舊樓宇維修渠管等等。儘管如此,預算案整體而言取態仍然較為保守,紓困力度有所不足。一些被俗稱為「派糖」的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差餉寬減等都「減甜」。在本港經濟環境處於「冰封」之際,政府應「未雨綢繆」,推出更多、更全面的逆周期措施幫助中小企及打工仔,幫助香港把握疫後復甦的機遇。而當局推出惠民措施之時,例如發放電子消費券,要真正做到與民方便,不應設立太多規限,當局應相信市民的智慧,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做到皆大歡喜。
近日眾說紛紜的是,在完善選舉工程制度的會議圓滿結束後,香港如何達至善治呢?不少人認為,選舉制度完善或改變後,沒有反對派的立法會,就會變成一言堂;但筆者認為,完善選舉工程,其實是一個給大家回到「一國兩制」初心的契機。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而言,無論過去、現在及未來,要走向善治,最重要的就是認清自己的優勢,明白自己的局限,找到自己在國家中的獨特角色,發揮自己的長處,再配合國家發展,才能在國際形勢上鞏固自己的位置。
明天(5月9日)就是母親節啦!經民聯青委會主席梁宏正、青委會副主席林凱章、黃永威聯同陸瀚民、張志雄、朱學海等青委會成員,來到深水埗區向各位勞苦功高的媽媽們送上花朵和祝福心意卡,同時派發防疫物資,藉此向各位偉大的媽媽表達謝意,收到花朵的媽咪們都好開心! 經民聯祝願各位都過一個健康愉快的母親節,並一齊同心抗疫,讓香港盡快克服疫情。
本港疫情開始緩和,不少樂迷歌迷們都引頸以待大大小小嘅實體演唱會。今年七月,Leon黎明將會舉行首個暑假show,一連六場喺紅館舉行《Leon黎明Talk & Sing 2021》演唱會,為大家帶來久違了嘅興奮。
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這份預算案提出不少紓民困、撐經濟的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40多項建議,包括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持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資助舊樓宇維修渠管等等。儘管如此,預算案整體而言取態仍然較為保守,紓困力度有所不足。一些被俗稱為「派糖」的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差餉寬減等都「減甜」。在本港經濟環境處於「冰封」之際,政府應「未雨綢繆」,推出更多、更全面的逆周期措施幫助中小企及打工仔,幫助香港把握疫後復甦的機遇。而當局推出惠民措施之時,例如發放電子消費券,要真正做到與民方便,不應設立太多規限,當局應相信市民的智慧,並尊重他們的選擇,做到皆大歡喜。
政府逐步放寬社交限制措施,港人亦期待着「旅遊氣泡」出行之際,這星期突然出現變種病毒流入社區,令抗疫形勢一下子變得嚴峻。疫苗接種率遠未足以守護社區,更有本地不明源頭的變種病毒傳播,衞生署嚴陣以待,除了進行大規模的強制檢測,亦要全幢大廈居民檢疫。
立法會剛剛通過了本人動議的一項議案,主旨是促請特區政府因時制宜,制訂配套的政策及措施,發展香港成為區域專業服務中心。香港最獨特的優勢,是實施「一國兩制」,對參與國家發展有「近水樓台」之利,能夠搭建不同的合作平台,例如集資融資平台、高端專業服務平台、新興產業平台、商貿促進平台,自然亦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平台,這是我們發展香港成為區域專業服務中心的潛在優勢,簡言之,即配合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
立法會近日三讀通過《二○二一年僱員補償(修訂)條例草案》,其主旨在於訂明,如果僱員是在極端情況公布所指明的期間內,於往來其居所與工作地點之間的時候不幸遭遇意外,則該意外須當作是該僱員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