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提《施政報告》八大範疇過百項建議
促以全新思維開發新界土地
造福全港市民

經民聯領導向林鄭特首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以「開發土地 造福香港」為主題,提出八大範疇共100多項的政策建議。

經民聯領導層今日(8月17日)與特首林鄭月娥會面,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一系列重要建議。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向特首表示,經民聯的建議書以「開發土地 造福香港」為主題,提出八大範疇共100多項的政策建議,其中重點就如何開發新界提出一系列方案。林建岳強調,開發新界不單可紓解香港房屋問題,更關係香港的未來發展。經民聯期待特區政府以新思維、新規劃、新元素,全面開發新界,釋放新界土地,將新界打造為「安居之區」、「融合之區」和「創科之區」,以造福全港市民。

與林鄭特首會面的包括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主席盧偉國,副主席林健鋒、張華峰、梁美芬、劉業強、吳永嘉和秘書長石禮謙。林建岳表示,如今香港社會秩序已大致回復正常,香港實現了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終於可以聚焦經濟民生,集中精力解決積存已久的深層次問題,而房屋問題是香港市民最為關心的頭號民生難題。因此,今年經民聯的建議報告以「開發土地 造福香港」為主題,提出八大範疇政策建議,包括全面開發新界、釋放土地,制定以人均居住面積達至200平方呎為核心目標的十年安居計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鞏固金融、貿易和專業服務中心地位,推動先進創新製造業的再工業化等。其中的重點是就如何開發新界提出一系列方案。他向特首建議推動嶺南文化產業,謀劃嶺南文化發展藍圖,並借助國家「雙循環」戰略,協助香港電視、電影、音樂及演出業發揮優勢,支援香港成為嶺南文化博覽樞紐。林建岳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面向超過1億人口市場,為本港電視、電影、音樂及演出業產業提供了龐大機遇,建議特區政府發揮嶺南文化優勢,推動嶺南文化進入大灣區,並且借助國家「雙循環」戰略,將香港電視、電影、音樂及演出推廣至東南亞等華語地區。

盧偉國表示,回歸前,港英政府視新界為邊陲地帶;回歸後,特區政府雖然努力發展新界,但規劃零碎,依然視之為「邊境規劃」。經民聯認為,如今新界再不是邊陲地帶,而是大灣區的中心和黃金地帶,更是解決香港安居問題的民生地帶,在規劃上必須體現新界的重要性。他促請政府改變以往視新界為邊陲、邊境的規劃思維,將新界視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中心,全面開發新界,釋放新界土地,包括完善收地賠償機制,在新界北發展全新的商業中心區,並規劃港深「口岸經濟帶」,將新界規劃延伸及配合邊境河套區發展,將新界打造為「安居之區」、「融合之區」和「創科之區」。盧偉國又建議特區政府就2047年後,應該如何處理土地契約作出更明確的安排,從而減少不同持份者的顧慮,提高市場穩定性。對於幫助業界抓住國家「十四五」規劃及「雙循環」的發展機遇,他建議政府向內地爭取放寬港企參與內地工程項目限制,並統一大灣區工程標準,推動業界資格互認,進一步放寬香港專業服務業進入內地的經營限制和要求。

林健鋒表示,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各行各業,企業元氣大傷,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他促請政府盡快設立大灣區商務通道,容許經貿人士免檢疫雙向通關。他說,商界需要「一擊即中」地開拓內地市場,而非「一戳即破」的氣泡。支援中小企方面,他建議推出「抗疫發展債券計劃」,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和「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推出升級版「中小企免息貸款計劃」,減輕企業負擔。他又建議協調粵港澳三地市場機制,在CEPA的基礎上制定大灣區版的「負面清單」,建立統一的貨物通關安排,統一大灣區零售市場的監管協調力度、強化政府相關機構工作、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關係,重新加強國際宣傳,進一步協助業界開拓貨源及市場,優化「BUD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調高資助上限及擴大資助範圍。他還建議提供稅務優惠,進一步優化「港人港稅」安排,並檢視海外人才政策,對非中國籍海外人士留港申請作酌情處理,吸引相關產業海外人才來港發展。

代表金融服務界的張華峰表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香港現時的部分上市條例已過時,他促請政府改革不合時宜的上市法例,優化上市制度,全面檢討上市監管政策和法例,吸引內地包括大灣區和環球高質企業來港上市及投資,以增強香港金融業競爭力。他又提出進一步拓展香港家族辦公室市場、全面推動本港債券市場發展,以及擱置提高香港交易所對主板上市盈利門檻的相關決定。張華峰指出,特區政府應為業界創造持續發展的空間,完善市場機制,避免惡性競爭,審慎考慮發牌制度、減免交易所對券商收取的基礎設施收費、放寬快速除牌機制。他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開拓大灣區金融市場,同時與內地商討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對於即將實行的「跨境理財通」,他指首階段只有銀行才能參與,政府應爭取「理財通」次階段納入兩地券商,以提供類近互聯互通封閉式管理的金融投資服務,加強香港和內地的金融合作。

梁美芬促請政府重視解決基層市民居住難問題。她指出,政府除了應採納聯盟意見,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計劃,分階段重建26條舊屋邨,加快舊區重建步伐協助市民置業安居,更要切實制訂「告別劏房」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支援長者及失業人士方面,她建議增加安老宿位供應;降低「長者醫療券」領取門檻至60歲,容許65歲長者免審查領取生果金;放寬福利金離港限制;加強支援年老照顧者,應對老齡化挑戰,成立「失業援助金」和「失業轉型支援基金」。她又建議擴展「2元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至全日制學生。梁美芬還提出優化醫療及公共衞生系統,建議落實2003年沙士報告,興建傳染病大樓,增加防疫設施;培訓更多本地醫護人員,並放寬海外醫療專才來港執業門檻。

劉業強表示,經民聯建議開發新界,將新界打造為「安居之區」,在新界北發展全新的商業中心區,將可帶動新界的發展,對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崗位非常重要,新界居民可以留在當區工作,減少交通時間,也減輕新界交通的壓力。他又建議增撥資源積極推動香港體育運動,培養出更多優秀運動員;積極配合大灣區內地城市聯合申辦全國運動會、亞洲青年運動會等大型體育盛事;為青年運動員提供專業化支援,加強與內地和國際體育組織的聯繫和溝通工作,持續推動香港運動員「走出去」;以稅務寬免等財政措施,鼓勵商界投放資源推動本地體育事業發展;為現役和退役運動員設立完善的升學和就業制度。鄉郊發展方面,他建議成立50億元基金,全面優化鄉郊管理及發展。

代表廠商的吳永嘉就商貿和物流、再工業化及創科支援方面提出建議,包括配合「十四五」規劃,完善支援港資企業的政策,持續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的工作、推出「香港製造」商貿專項計劃,增加「香港設計廊」在內地的銷售點數目。他又建議特區政府推動先進創新製造業的「再工業化」和創新科技,訂立宏觀目標和宣傳策略,明確工業4.0的策略,提供完善的綜合配套,同時完善創科和工業數據統整和量化指標,例如,更新「工業」於本地生產總值統計行業分類計算方法,並將「製造服務業」從服務業產值計算劃分出來,以適當反映製造業對服務業的貢獻、把港商設於境外(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單位的生產總值納入工業產值,以及在10年內把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提升到2.5%。

石禮謙表示,經民聯就房屋政策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加快落實已規劃項目,如新發展區、具發展潛力地區及新市鎮擴展項目,並建議考慮鐵路加物業以外的發展模式,採取供應帶動思維開拓新發展區。他又建議完善置業階梯,進一步擴大「居者有其屋計劃」;檢討「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等協助置業方案;為首次置業人士提供津貼,加強與發展商合作,興建較為小型、便宜的住宅單位。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與傳媒朋友分享有關建議書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