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 豈能迴避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甫至六月,既是莘莘學子畢業季,亦是求職旺季,在此我祝願年輕人早日找到心儀的工作。近年本港勞工市場處於接近全民就業狀態,失業率更跌至百分之二點八,多個行業求才若渴;政府應在確保本地人口優先就業的前提下,以靈活、彈性方式全方位輸入外來勞動力,以解燃眉之急,促進本港多元經濟發展。
甫至六月,既是莘莘學子畢業季,亦是求職旺季,在此我祝願年輕人早日找到心儀的工作。近年本港勞工市場處於接近全民就業狀態,失業率更跌至百分之二點八,多個行業求才若渴;政府應在確保本地人口優先就業的前提下,以靈活、彈性方式全方位輸入外來勞動力,以解燃眉之急,促進本港多元經濟發展。
本周法院就旺角暴動案作出裁決,被告判監三年四個月至七年,不少市民認為罪有應得,亦讓人感到可惜。對於這些暴徒,他們自以為「勇武抗爭」,破壞社會安寧,可謂求仁得仁,既然無視法紀故意犯法,就應當承擔違法的後果。
廣深港高鐵工程的進度已完成百分之九十九點六,目前可算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旦《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在立法會獲得通過,市民即可在本年第三季迎來高鐵正式通車,享受高鐵帶來的高效、舒適與便利。
深水埗石硤尾邨樓齡近四十年,不少單位殘缺破舊。經民聯繼早前舉辦石硤尾邨居民大會後,今日(6月3日)邀請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一同到石硤尾邨實地視察,聆聽街坊意見。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政府應該把握現時的「黃金機會」,盡快將石硤尾邨餘下九座舊公屋重建,並將街坊原區安置,既可解決居民住所安全問題,又可紓緩公屋數量不足的狀況。
大灣區規劃工作如火如荼,要吸引港人到大灣區生活,不論是上學、工作、創業抑或安老,首先要解決住屋問題。目前港人在內地不同省市置業,均面對按揭、限購等困難,若能放寬有關政策,不但吸引香港人才到大灣區落戶,更可讓市民一圓置業夢,紓緩香港的房屋需求。
身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過去幾天,馬不停蹄到廣東實地考察區內規劃及建設,並且鼓勵青年把握大灣區內的機遇。大灣區內的「九市兩區」要明確各自優勢和定位,做好「錯位發展」;而香港市民亦應多留心大灣區發展,擺脫保護主義的心態,定能齊心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灣
去年六月,二十四名在港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去信國家主席習近平,表達報效祖國的願望與熱情,習近平主席對此作出重要指示,並表達對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支持,鼓勵香港科技界對國家貢獻力量。
時光匆匆。轉眼間那場地動山搖,令人觸目驚心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過了十年。曾經的「天府之國」在經歷這次災難後,滿目瘡痍、妻離子散的畫面讓遠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同胞都感同身受,痛心不已。「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年的特區政府及香港各界民眾迅速伸出援手,合共捐助超過一百億元,支援災區共一百九十個項目的重建。
二○一六年旺角騷亂,涉案的暴徒相繼被控,本周再有十男一女被告在區域法院審理,除了一人潛逃、一人認罪,其餘被告亦全部罪成,等待判刑。參考之前的案例,他們很可能面臨三年或以上的監禁,對於他們當日的暴行,當然應該予以譴責,犯法後面對法律制裁,亦是罪有應得。但是,眼見十多二十歲的青年失去自由,前途盡毀,刑事案底亦會成為洗之不去的污點,內心亦難免感到惋惜。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4月28日組團訪問廣東,上午拜會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與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會面,廣東省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江凌、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曾志權等省領導亦出席會見。聯盟又向廣東省政府和相關部委提交《促進大灣區發展 深化粵港合作建議書》,就促進粵港兩地在經濟和民生領域的互動和合作,提出六大範疇合共22項具體建議,包括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立廣東省跨區金融平台、進一步優化大灣區旅遊便利簽證、容許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購買一套毋須工作證明的自用房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