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早作準備 應對貿易戰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美國政府在周二公布新一份清單,有意向逾六千種、價值高達二千億美元的中國貨品收取百分之十關稅,預計最快八月實施。與「六月清單」不同,今次這份清單幾乎涵蓋全部貿易類別,所有行業都會受到影響,假如最終落實徵稅建議,無論是生產商、出口商還是銷售商,都會面臨衝擊。

市場不確定性增加

內地和美國是香港兩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糾紛勢必影響香港。暑假是製造業的傳統旺季,因為要趕及在八、九月前將貨品出口,以應付聖誕節的銷售檔期。與不同行業的朋友都談過,今年定單與去年相若,但因為貿易戰,接了單也內心不安,擔心要像那艘美國大豆船一樣,萬一臨時被徵關稅,變得進退兩難。

過去一段時間,我一直留意着形勢發展,不時向政府當局表達業界的情況及關注,也多次跟特首和商經局邱騰華局長商討。當美國正式開始徵收關稅,政府亦迅速作出回應,通過出口信用保險局推出特別支援措施幫助香港出口商。不過,隨着貿易戰升溫,市場的不確定性亦增加,我與特首會面時亦提出,除了應加大信保局的保障額,亦建議考慮擴大保單承保範圍,假如美方買家延遲支付貨款,又或因額外關稅而更改合約價格,信保局可保障香港中小企的有關損失。此外,我們無法預料貿易戰的持續時間,因此特別支援措施的有效期應加長。

建議推「特別信貸保證計畫」

此外,最近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時,亦變得更為審慎。當廠商接到定單後,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銀行一方面因應最新監管要求,需要索取更多資料,另一方面,銀行亦擔心假如貿易戰爆發,萬一美國客戶違約,到時香港廠商收不到錢,會令貸款變成壞帳。中小企流動資金有限,若不能在短時間獲得貸款,很可能影響周轉,甚至白白讓定單流走,實在可惜。所以我建議政府可考慮重推「特別信貸保證計畫」,由政府提供信貸擔保,協助信譽良好的本地中小企適時取得貸款,應付資金周轉需要。

自由貿易是我們共同珍惜的價值,全球各國都希望能盡快回復正常貿易秩序,但我們無法預料貿易戰的發展情況,因此政府應結合各行業的力量,共同應對貿易風險。

(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