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止暴先闢謠 同心護香港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自從今年初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以來,社會上已充斥各種失實言論,有人刻意散布虛假的消息,誇大毫無根據的猜測來抹黑政府。很明顯,造謠是為了製造社會混亂,迷惑人心。當激烈的街頭衝突爆發之後,我們更見到鋪天蓋地的謠言,以煽情誇張的手法傳達到香港的每一個街角。謠言止於智者,可惜在沸沸揚揚的社會之中,圖文並茂更適合已經情緒化的大眾,香港彷彿容不下一點理性思考的空間。

求同存異 化險為夷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經歷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後,仍屹立不倒,可見我們有良好的經濟根基;然而在近幾個月的社會運動中,卻出現「攬炒」的局面,市民的日常生活已受到嚴重影響,香港正被暴力拖入深淵。面對與日俱增的衝擊和破壞行動,社會急需冷靜下來,以「求同存異」代替「玉石俱焚」的態度,思考香港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標本兼治 方得始終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反修例示威持續四個月,遊行示威、暴力破壞充斥着每一個周末。不但經濟及市民的生活大受影響,旅客亦因為香港動盪的局勢而卻步。與旅遊業息息相關的零售、餐飲、酒店等各行業遭受嚴重衝擊,每況愈下。因應業界的困難,我們多次要求特區政府推出「特別措施」協助業界度過難關。近日,政府接連推出惠及旅遊業界及中小企的撐企業保就業措施,雖說可解決燃眉之急,但長遠而言,要盡快止暴制亂,讓社會回復正常,才是治本之策。

跳出框框 改善施政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一份《施政報告》在香港風雨歷練下公布,面對社會對房屋問題的強烈訴求,《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包括放寬按揭成數上限,協助首次置業人士上車及有需要的家庭換樓,對於苦候上車及換樓的市民來說,總算能嘗到一點甘露。當然,市民最期望的是政府能排解當前的政治困局,並跳出框框、改善施政及恢復有效管治,讓香港的經濟與民生發展重回正軌。

《施政報告》求破困局
經民聯促特區政府「議而即決 決而快行」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透過視像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報告重點着墨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在逆周期下扶助中小企、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支援弱勢社群等方面,着力解決社會問題,希望突破困局。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在記者會上以17字形容這份報告:「艱難時期,求破困局。促議而即決,決而快行。」他表示,報告採納了聯盟早前提出的100多項建議,但對聯盟提出的重建高齡公共屋邨等能在短期增加公營房屋的建議卻未有積極回應。他又促請特區政府盡快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制止目前社會亂局,盡快讓社會恢復正常秩序。

回歸理性 尋求安寧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人民有權和平抗議,但必須合法。市民大眾要上班工作、探望家人,亦需要用到重要的公共服務,例如緊急服務、醫院和學校。和平示威的權利並不包括非法活動,示威者明顯擾亂他人生活,必須接受法律的嚴正制裁。」英國首相約翰遜回應「反抗滅絕」本星期在倫敦發起的示威活動時,說出上述一番言論,只要是文明理性的社會,必然會認同這點道理。

聚焦發展 共謀出路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社會經歷多次政治風波及暴力示威活動已元氣大傷,大量的經濟民生工作亦陷於癱瘓;普羅大眾都希望社會重回正軌,聚焦經濟民生等議題。最受關注的房屋及物業市場問題急須解決,市民希望盡快「上樓」、中小企希望政府放寬調控物業市場的措施;面對社會各階層的訴求,我們應盡快落實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案,待本年度立法會會議重開之時處理。

經民聯發布《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
建議重建19條老齡屋邨
料可增兩倍單位供應

本港公營房屋供應嚴重短缺,現時公屋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已上升至5.4年。經民聯早前就舊公屋重建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並於今日(9月24日)發布《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現時房委會轄下未有重建計劃的19條舊屋邨,具有很大的重建潛力,估算重建後可提供多達20萬個單位,比原本單位數目多出約13.5萬個,增幅超過兩倍,可滿足現時輪候冊上最少一半的申請,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聯盟促請特區政府在難有大量新增土地的情況下,改變原有的保守取態,盡快展開高齡公共屋邨重建計劃,以紓緩市民「上樓難」的困境。

暴力不息 根基動搖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儘管修例工作早已告一段落,特首林鄭月娥更公開表示撤回條例,以回應市民的訴求。然而,這並未能平息社會的緊張氣氛,在過去數天的中秋假期,暴力衝突更有升級之勢,不但危及到普通市民的性命財產安全,長此下去,更會令香港經濟的根基動搖。警號已經響起,香港何去何從?值得各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