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 互利雙贏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期間,提到對深圳特區開放發展寄予厚望,並強調要全面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與港澳相互融合發展,寓意未來更大的發展潛力。香港不能再深陷政治的泥沼,而是積極參與內地的發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密切留意未來「十四五」的規劃,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期間,提到對深圳特區開放發展寄予厚望,並強調要全面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與港澳相互融合發展,寓意未來更大的發展潛力。香港不能再深陷政治的泥沼,而是積極參與內地的發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密切留意未來「十四五」的規劃,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昨天本應是第7 屆立法會的首次會議,但礙於新冠肺炎疫情,立法會選舉未能如期在9月舉行,變成了第6屆立法會的延續。24 名反對派議員最終有21人留任,而反對派內部爭論去留期間,胡志偉、楊岳橋、林卓廷等多次揚言,留任是要阻止筆者引用《特權法》調查反修例運動。反對派竟然反對甚至揚言要阻止立法會運用特權法,可謂世事如棋局局新。
「雙循環」從5月首次發表至今,已變成一個熱門名詞,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在國家的雙循環可以發揮什麼功能?粵港澳大灣區的深港合作如何在「大循環」中發揮作用呢?在未來的「十四五」規劃下,以及《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有望推動更高水平的深港合作,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原定10 月14 日公布的本年度施政報告將押後,原因是本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就大家期盼的香港如何走出經濟困境,她梳理了一系列措施,要求中央考慮及支持,但涉及範圍廣泛,並非單一部委可以決定,她稍後將前往北京,與不同部委開會協調,目標是施政報告能包括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以提振本港經濟,恢復市民信心。我認為,以香港的現實情況,特首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
安全和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安身立命的基本。去年社會動盪和今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令香港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平淡的日常生活竟是來之不易。可惜在疫症肆虐之際,仍有人不斷散播偏頗虛假的訊息,鼓吹激進思想,令社會充斥暴力和仇恨,他們追求「攬炒」,要將所有人拉扯入政治狂熱的漩渦。
二十一名反對派議員在爭議聲中宣布留任一年,縱然這個「政治判斷」是寫在牆上的結果,但激進派與「主留派」的路綫之爭,終算告一段落。立法會復會在即,作為代議士應肩負重任,帶領香港走出前所未見的困局,既然大部分反對派議員有勇氣留下,便應拿出更大勇氣為社稷做事,拒絕「攬炒」;如今他們堅稱會繼續抗爭,等同將香港經濟民生命脈作賭注,最終只會被選民唾棄,自掘政治墳墓。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日前在海峽論壇視頻致詞中強調,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任何勢力、任何困難都割斷不了血脈親情,壓制不住往來互動的共同心願。筆者認為,汪洋的講話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釋放正能量,也向「台獨」勢力發出清晰信號,「台獨」是絕路,挾洋自重只會給台灣帶來不可承受的風險。
香港醫療系統一向山頭林立,今次少數醫護的排外心態更加成為抗擊疫情的障礙,由健康碼、全民檢測、臨時醫院、檢疫設施、醫護人手等都反映陳肇始局長決定進退失據。筆者一直認為應該全民強制檢測,將隱形病人「清零」,藉此徹底斷絕隱性傳播。當年港府推出9年免費教育,不也是強制嗎?陳肇始該硬的不硬,予人感覺怯於政治阻力,只願推行自願檢測,錄得178 萬人次參與,只佔人口比例約兩成,令推出健康碼的時間不斷拖延。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各行各業仍處水深火熱之中,經濟活力極待恢復。日前,政府宣布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涉及二百四十億元。重點措施是將動用一百三十億元提升防疫抗疫能力,包括預留一百一十七億元採購新冠肺炎疫苗,亦會進一步支援醫管局應對冬季流感高峰期及下一波疫情等。至於紓困措施則撥款四十五億元,資助受疫情重創的二十三個行業,並將援助失業人士特別計畫延長至明年五月。另外有五十億元用於進一步寬減政府物業租金及政府收費。政府同時要求房委會、房協、機管局、科學園和數碼港向商戶減租,涉款約十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