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全國「兩會」提逾24提案建議
籲促基建航運旅遊金融等全面互通
力拓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全國「兩會」將於北京召開,經民聯多位領導以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今日(2月25日)公布將提交予「兩會」的20多個建議和提案(詳見附件)。中央政府日前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訂立明確定位和方向,經民聯就促進和加快大灣區的發展出謀獻策,在旅遊、基建、航運、商貿、金融、教育、創科等範疇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以加強粵港澳深度合作,冀助香港抓緊發展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擴大發展空間。

經民聯舉辦第三屆「動物許願節」
盧偉國籲社會尊重生命
關注動物權益

經民聯第三屆「動物許願節」今日(2月23日)於大埔林村許願廣場舉行,吸引近二十個關注動物權益的團體參與,共同宣揚領養動物及保護動物權益的訊息,為「毛孩」的福祉出一分力。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聯盟鼓勵公眾領養被遺棄動物,為牠們展開第二階段的生命,促進人寵共融。他呼籲市民飼養動物前,需充分了解動物的品種和特性,並慎重考慮家人及自身情況,以避免日後出現棄養的情況。

做好分工 達至共贏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千呼萬喚出來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有不少是回應各界對大灣區的訴求及期望,為未來大灣區發展提供了重要方向。《規劃綱要》也談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這四個主要城市的定位,及區內城市的錯位發展,筆者相信能避免同質競爭發展,因應城市的各自特色做好分工,達至互利共贏。

保持特色 發揮優勢 帶動發展 造福市民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打破地理空間和市場限制,為香港拓展了巨大的經濟腹地和發展機遇。香港投入大灣區建設,應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和發揮香港「一國兩制」這個最大特色和優勢,為大灣區與國際市場對接提供制度上的靈活和優勢;二是發揮香港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優勢,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三是拓展大灣區及「帶路」市場,突破香港產業發展樽頸;四是通過制度創新在大灣區實行「港人港稅」,為港人提供更優質工作生活環境。

規劃藍圖既定 貴在妥善落實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中央政府經過長時間的籌備,近日正式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確立了整體發展目標,即到2022年,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以及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五大總體戰略定位,又以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各自賦予角色和定位,訂立明確指引和方向,並通過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以形成強而有力的協調機制,相信如此佈局既有助區內各方優勢互補,深化合作,也有助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的長遠持續發展揭開新一頁。規劃藍圖既定,還有待區內各方群策群力,妥善落實。

大灣區落實「錢、人、政策」三通 (陳亨利)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這份強而有力、視野廣闊的《規劃綱要》,發展經濟是主軸,亦促進社會民生融和,是我們不容錯失的大好機遇、是香港乘勢而上的重要時刻。過往,我曾就「錢、人、政策」三通提出不少建議,很高興看到三通在《規劃綱要》得到落實。筆者相信,只要全面落實《規劃綱要》,將有利構成香港經濟發展的新高峰、創造青年展現才能的新舞台、提升人民生活質素的新規劃,建立起一個世界級的宜居城市群。

經民聯反對政府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

特區政府今日(2月20日)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宣布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作房屋用途,經民聯對此表示失望和極度遺憾。高球場有獨特的歷史、生態價值,局部收回球場用地勢必影響香港高爾夫球的發展,以及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聯盟反對特區政府局部收回高球場發展房屋。

政治幼稚阻溝通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前日行政長官、行會成員、高級官員與立法會議員午宴,昨日中聯辦亦設新春午宴款待了立法會議員,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兩場都全體不出席。有非建制派議員說,午宴只不過是「風花雪月」、「飲茶食飯」,沒有必要出席云云。筆者認為,反對派這種態度在政治上其實十分幼稚。反對派對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年年日日都有意見,有機會直接與中央政府駐港代表機構溝通,卻斷然拒絕,全世界的政治游說很多時都發生在議事廳外,亦有很多政敵會先把酒言歡,在餐桌上先緩和敵對關係,再談正事。試問反對派這樣如何做到下情上達,如何代表投票支持他們的選民反映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