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業界佈局「雙循環」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新冠疫情對全球實體商業活動和供應鏈造成大衝擊,業界渴望盡快恢復經濟活動走出疫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上周開幕,是疫情後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習近平主席致辭中特別提出三點倡議: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啟動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甦。
新冠疫情對全球實體商業活動和供應鏈造成大衝擊,業界渴望盡快恢復經濟活動走出疫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上周開幕,是疫情後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習近平主席致辭中特別提出三點倡議: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啟動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甦。
普及社區檢測計畫已為超過一百四十萬人進行檢測,相繼找出多位隱性患者,早作隔離和追蹤,切斷社區傳播鏈。全賴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醫護和內地實驗室人員不辭勞苦,在特區政府統籌調配之下,方使計畫運作順暢。市民亦大致對安排感到滿意,認為過程簡易方便,樂意為自己、為社區健康出一分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選舉政綱承諾任內會優化高中文憑試的評核準則,包括通識科的評分方法、簡化校本評核模式。她在今年5月接受專訪時,承諾今年內一定會交代如何處理通識科。據悉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工作已到最後階段,很快就會向政府提交報告。相信全港很多市民和家長都會金睛火眼,關注稍後的《施政報告》,特首會否對通識科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經民聯領導層今日(9月9日)與特首林鄭月娥會面,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一系列建議。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表示,今年聯盟的建議書以「拼經濟,保民生,衝出『疫』境」為主題,涵蓋兩個主軸、四大範疇、十大專項建議,建議特區政府當務之急,是既要全面防疫抗疫,又要在疫情進一步放緩之時,為「後疫情時代」復甦經濟作出部署,主動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對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實現國內國際市場「雙接軌」,令香港內外經濟活動盡快恢復和改善民生。
8月26日是前海深港合作區成立10周年。2010年至2011年是前海的「初創階段」,2012年至2014年是前海的「起步階段」,2015年至2018年是前海的「爆發階段」,2019年至今是「前海模式」的拓展階段。
第三波疫情緩和,市民和業界非常渴望盡快回復正常生活。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已展開,大家多行一步參與,有助政府充份掌握社區感染情況,追蹤隱形傳播鏈,為回復正常生活奠定基礎。同時,我們亦着手下一步重振經濟的部署。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下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疫情重挫本港經濟,工商界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困局,失業率高企,市民生活百上加斤。政府一方面需要全面防疫抗疫,以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為首位;另一方面要制定中長遠措施,為日後經濟復甦作出全面部署。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特區政府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將於下星期二(9月1日)推行,明日(8月29日)起接受網上登記。經民聯認為普檢計劃有助在社區找出隱形患者,截斷病毒傳播鏈,不僅對控制疫情蔓延具有重要作用,為本港內部重啟經濟、刺激消費、增加就業打好基礎,而且可以為重啟跨境經貿旅遊往來,給本港經濟民生注入活力創造條件。聯盟歡迎及支持計劃的推行,並呼籲市民踴躍參與,為個人、為家人、為同事,把握普及社區檢測機會,切斷病毒傳播鏈。
近日疫情緩和,政府放寬部份社交距離措施,包括恢復晚市堂食至九時,重開戲院、美容院以及部份室外運動場等。防疫新常態下,零星個案或在社區長期存在,我們既要防控好疫情,同時要兼顧恢復經濟,為逐步有序回復正常生活做好準備。
中美貿易戰、政治爭拗撕裂社會,加上疫情反覆未定,好比三座大山壓在香港之上。這份壓力是由上而下,並非對於單一階層而言。對於僱主和打工仔女來說,現在是坐在同一條船上,只有同舟共濟、同心同德,才能攜手到達安全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