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籲次輪防疫紓困措施簡化審批
盡快惠及市民
促勿忘老弱婦孺及失業人士

經民聯成員今日(4月22日)與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會面,就政府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的紓困措施提出進一步建議。經民聯強調,抗疫救市刻不容緩,特區政府須簡化審批手續,盡快落實已公佈的措施,同時出招支援暫未受惠的行業和人士,例如65歲或以上沒有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的僱員、已不幸失業的市民等;聯盟又建議政府設立臨時失業救助金,油公司應立刻減價,與市民共渡難關。

再向財爺進言 (石禮謙) – 評論文章

財爺,司長,日前您出席電台節目時依然非常堅定地斷然拒絕對樓市的「減辣」要求。認為現階段如果「撤辣」會將樓市再度炒起。

我覺得您對樓市過於樂觀,低估了香港遭受衝擊以及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對香港影響。其實我更傾向於前財經事務局局長陳家強教授的看法,即「疫情危機才剛開始,不排除最終演變成金融危機」。

兩辦發聲合法合情合理 (陳亨利) – 評論文章

維護國家安全,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城市都有責任。香港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去推進自身發展,以及應對外圍環境的挑戰。然而,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工作,始終不夠完善。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指出,要盡快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層面下功夫,該制定的制定,該修改的修改,該激活的激活,決不能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這是值得社會各界深思的議題。

反對派癱內會不顧港人生計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香港正處於困難的時刻。在「修例風波」與新冠肺炎雙重夾擊下,本港經濟陷入「寒冬」,消費停頓,百業蕭條,結業潮、失業潮接踵而至。香港特區政府由去年7、8月開始,已推出多次救市、救人措施,亦推出了兩次逾1600億元的抗疫基金,目的是在香港困難的環境下,落實「撐企業、保就業、紓民困」的政策措施。各方面人士無論政見為何,現在最需要的是同心協力,攜手抗疫,共渡難關。

加碼紓困 共克時艱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繼早前一系列紓困措施後,上周政府再公佈總額達一千三百七十五億元的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為有需要的企業和市民提供支援。今次疫情對民生、各行各業營商都造成極大衝擊,我們經民聯一眾議員多次向政府建議,要求紓困措施加碼,尤其是支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業界,當中不少建議都獲政府接納。

減少內耗 找尋出路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隨着外地回港的入境人數下降,確診人數有所回落;同時公營及私營醫療系統員工默默付出,市民對醫護人員支持及配合、同心抗疫,令人感到鼓舞。疫情仍然嚴峻,大家應繼續保持個人衞生及警覺,減少社交及聚集,攜手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誠然,疫情後如何加快經濟復甦,將會是議政的關鍵;可是,立法會內卻上演一齣齣「拉布」鬧劇,至今還有反對派議員拿民生作賭注,以「攬炒」行為阻礙香港走出困局。

內會停擺阻抗疫損民生 放下對立同攜手度時艱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今天的香港,正處在回歸以來最困難的時刻,香港各方面人士無論政見為何,現在最需要的是同心協力,攜手抗疫,共渡難關。然而,立法會從去年10 月開始新一年會期至今,仍未選出內務委員會主席,導致內會完全停擺,拖累大量關係經濟民生的政策措施及法案未能及時順利落實,實在令人失望和難以接受。內會長期停擺,最大的受害者是香港市民。香港是750 萬港人的共同家園,戰勝疫情,建設家園,是香港社會最大公約數,各方面人士應該放下政治歧見,攜手前行,發揮獅子山精神,共克時艱。

保護國家安全乃應有之義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疫情嚴重, 經濟下滑, 世界各國都強調國民要團結抗疫。可惜香港的反對派卻繼續以散播仇恨為己任,以攬炒香港為目標;這些人的參政目的就是要癱瘓議會,損害一國兩制,害慘香港!最可恨的還是一些成年人如戴耀廷等,一直「精人出口,笨人出手」,鼓勵少不更事的青年去犯法,使用不斷升級的暴力,毀了年輕人,亦毀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