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大計 鴻圖遠望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內容全面覆蓋社會各個層面。適逢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加上在《國安法》實施及完善選舉制度落實下,社會回復昔日安寧。對於特區政府能破天荒以更創新、更前瞻的視野,帶領港人重整旗鼓,建設宜居城市,我們表示歡迎及支持。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內容全面覆蓋社會各個層面。適逢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加上在《國安法》實施及完善選舉制度落實下,社會回復昔日安寧。對於特區政府能破天荒以更創新、更前瞻的視野,帶領港人重整旗鼓,建設宜居城市,我們表示歡迎及支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廣納民意,包括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80多項建議,除了開發新界北部都會區的一系列建議之外,還有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推動創科發展、重組政府架構,以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新構想。總括而言,經民聯認為這是一份宏觀和具前瞻性的施政報告,對香港未來中長期發展起到「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隨着本地疫情持續「清零」,不少市民都翹首期盼,希望可以盡早與內地恢復通關,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此,聯盟大聲疾呼,期望特區政府做到「突破求進、籌劃未來、全速通關、挽救經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香港未來的發展大計,其中首次提出的「北部都會區」是一個創新、有遠見的構想,完善香港及深圳以至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對接,並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香港與前海的創新科技更緊密合作。希望盡快落實,此舉將能真正做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助提升各行各業的競爭力,保障香港長遠繁榮穩定,因此工商界對此表示歡迎和支持。
林鄭特首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了相當多大刀闊斧的建議,由公眾最關心的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推動創科發展,到重組政府架構,都有所着墨。一如外界所料,林鄭建議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分拆運房局,還有將工業撥歸創科局,設立副司長分擔三司工作。重組將會有充足時間討論和諮詢,留待下屆政府執行。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合共採納了經民聯超過80項建議。經民聯早前提出《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建議書,提出將新界打造為「安居之區」、「十四五」規劃及前海合作「產業之區」、大灣區「融合之區」。今次政府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十四五」規劃、前海發展等機遇。經民聯歡迎特區政府吸納建議,不再視新界為香港與內地的「區隔地帶」,將新界視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中心。
今年國慶期間,香港中聯辦啟動「落區聆聽同心同行」系列活動。駱惠寧主任帶領中聯辦幹部以基層市民為重點開展大規模走訪活動。這也是中聯辦全體幹部連續兩年在國慶期間探訪基層市民。一系列活動反映出中聯辦不僅重視各界代表性人士意見,更重視直接聽取基層市民的呼聲。這對香港各界均有高度啟示意義。唯有更密切聯繫社會各界,更主動服務香港市民,才能更有效推動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2周年,承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振奮人心的局面,繼往開來、強國有我、創新引領、和諧共生,構築和開啓了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凸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不變。筆者相信,國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彰顯出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
國慶前夕,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再次深入基層探訪。他在9月30日先後走訪慰問了香港漁民、創業青年、社區居民、臨街商舖和「籠屋」住戶,傳遞中央對香港基層民生的關心關注,聆聽市民聲音。
新冠疫情持續全球大流行,相比很多歐美地方,香港疫情持續穩定,本地「清零」超過一個月,疫苗接種率繼續節節上升,正所謂「路通才可財通」,香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就是路路暢通、重振經濟之本,我認為,現時形勢是「萬事俱備,只欠通關」,特區政府未來工作重點是爭取與內地恢復通關,優先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通道,令商務及有恩恤需要人士自由往來,令重振經濟更有底氣。
新界過去被視為香港與內地的「區隔地帶」,不僅直接阻礙了新界的開發,而且嚴重限制了香港的安居和發展的空間。經民聯今日(29日)發佈《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研究建議書,就如何全面開發新界提出一系列建議。經民聯指出,香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通過開發新界,來發展香港,造福港人。促請特區政府以新思維、新規劃、新元素,改變以往視新界為邊陲、邊境的規劃思維,將新界視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中心,全面開發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