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支持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任命

國務院今日(25日)根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提名和建議,任命李家超為政務司司長、鄧炳強為保安局局長、蕭澤頤為警務處處長。經民聯歡迎和支持有關主要官員任命,聯盟希望與特區政府繼續保持良好溝通,全力推動良政善治,同時期盼特區政府切實回應聯盟「推經濟、惠民生」的目標,協助香港盡快走出政治鬥爭的泥沼,走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正軌,讓社會繁榮穩定,市民安居樂業。

借鏡國家交通策略 加速香港運輸建設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去年12月,國家發布了《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是一份值得大家重視的綱領性文件。白皮書強調,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將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以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綠色化技術的發展,拓展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空間,深入推進交通、物流、資訊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加快,大力發展樞紐經濟,並重點指出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電子支付 急起直追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萬眾期待的五千元電子消費券計畫將於下月四日起接受申請,首兩周完成電子登記的市民,最快可在八月一日收到首期消費券。可以想像,屆時必能引起全城參與,既能鼓勵以電子支付方式消費,亦能帶動經濟復甦。我早在去年年中,便建議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對於政府費煞苦心處理消費券計畫的細節,我非常樂見其成。

共產黨領導 是香港繁榮穩定的保障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七月一日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大日子,中聯辦、駐港國安公署、外交部駐港公署、解放軍駐港部隊早前聯合香港特區政府主辦「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發表題為「百年偉業的『香江篇章』」的演講,為香港市民上了寶貴的一課。

法援公帑 須用得其所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法援制度保障市民不會因欠缺經濟能力而無法尋求公義,是香港法治的基石。每當坊間討論到檢討法援制度的問題時,往往經常觸及獲批法援的司法覆核案件,一來由於司法覆核案件受到較多公眾關注,二是法援案件往往集中在某些律師樓、大律師或資深大律師,案種分配不均,經驗累積過於集中,形成惡性循環,令法律界也很有意見。司法覆核是三權互相制衡的重要一環,有助確保行政機關的決定公平合法,實現良性管治。因此,問題並不是出於司法覆核,而是法援制度執行有不公、浪費公帑的現象。

「經民聯賞好戲 疫苗獎勵計劃」

經民聯為了響應政府推動的「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推出「經民聯賞好戲 疫苗獎勵計劃」(下稱「獎勵計劃」);這項計劃是經民聯與MCL院線攜手合作的項目。經民聯和MCL院線各自送出15,000張電影戲票換票證、給已經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的市民,即合共30,000張,市民可憑換票證到MCL戲院欣賞2D電影,換票證有效限為期一年。

經民聯發佈《七一宣言》提「推經濟 惠民生」兩大口號
推四大綱領 冀「一國兩制」五十年之後也不變

經民聯自2012年創立以來,作為對香港懷有高度責任感的工商專業界代表,一直為香港發展盡心盡力。面對新時代、新格局,經民聯與時並進,今日(18日)發表《七一宣言》,提出在新時代的兩大口號「推經濟、惠民生」,並圍繞兩大口號推出四大綱領「推動良政善治、工商專業創富、市民共享繁榮、培養治港人才」;同時提出一大願景:「一國兩制」不僅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之後也不變。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強調,經民聯提出「推經濟、惠民生」兩大口號,就是要在香港社會重新樹立「發展惠民」這個主調,推動香港盡快走出政治鬥爭的泥沼,回歸經濟城市的定位,走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正軌,切實回應香港社會對新時代搞好經濟民生的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