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突破求進 籌劃未來 全速通關 重振經濟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廣納民意,包括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80多項建議,除了開發新界北部都會區的一系列建議之外,還有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推動創科發展、重組政府架構,以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新構想。總括而言,經民聯認為這是一份宏觀和具前瞻性的施政報告,對香港未來中長期發展起到「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隨着本地疫情持續「清零」,不少市民都翹首期盼,希望可以盡早與內地恢復通關,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此,聯盟大聲疾呼,期望特區政府做到「突破求進、籌劃未來、全速通關、挽救經濟」。

  特首提出構建新界北部都會區,打造「雙城三圈」,決心將新界北打造成香港未來一個新都會。經民聯早在數年前便促請政府改變以往視新界為邊陲、邊境的規劃思維,以新思維全面地規劃新界北,釋放土地。時至今日,香港終於迎來由亂及治,集中精力搞發展的新局面。環視四周,鄰近地區發展一日千里。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和推動前海擴區發展的「前海改革開放方案」相繼出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現正全面提速。新界北部都會區的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相關發展藍圖可助香港突破過往土地供應的瓶頸,令新界得到更大發展,也令香港大批「無殼蝸牛」可以安居樂業,真正為香港創造巨大的安居效益、就業效益和經濟效益。經民聯希望特區政府在新局面下能夠急起直追,決而必行,為香港開創新未來。

  吸引國際科技巨企落戶香港

  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我們歡迎政府提供150公頃土地構建新田科技城,與約90公頃的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等發揮科技產業群聚效應,相信創科產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新引擎。經民聯期望政府進一步加快有關建設,落實創科產業的土地規劃和法規修訂工作,以吸引國際知名的先進科技巨企落戶香港。政府建議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也有助推動「再工業化」,發展先進的創新製造業。具體而言,可以善用香港在知識產權和法律制度方面的優勢,在新界北設立大灣區人工智能研究重點基地,重點發展醫療科研和人工智能產業,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互補和對接。

  在吸引人才方面,特區政府增加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名額,並接納聯盟提出促進大灣區人才流動的建議。我們認為要加大手筆吸引創科人才來港,為科技專才提供便利出入境政策,同時要優化資金和人才過河安排,包括強化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和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增加每年資助額等。同時,也要有即時措施解決基建勞工短缺的問題,為香港配合「十四五」規劃、發展科技產業群打好基礎。

  引入新技術加快落實跨境基建

  至於完善鐵路交通和促進跨境基建互聯互通,政府採納聯盟建議,興建跨境鐵路項目,包括由洪水橋駁通深圳前海,將落馬洲支線延伸至新皇崗口岸,以及延長北環線鐵路等。政府應引入新技術,加快落實各項基建進度,以及重新考慮興建屯荃鐵路,配合新界的未來發展而優化整體交通規劃。政府建議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相信有助清晰分工,提升行政效率。

  經民聯歡迎特區政府接納聯盟建議,擬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以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經民聯認為應以此為契機,推動香港文化產業融入大灣區,並開拓海外市場,包括協助香港電視、電影業及創意產業「引進來」和「走出去」,將香港文化軟實力推廣至東南亞等華語地區。

  然而,特區政府也應急市民所急,制訂更全面的疫後復甦政策措施,加強支援一些在疫情期間受創的特困行業,包括旅遊和會展業。對於社會各界廣受注意的通關,施政報告也有提及。聯盟希望當局盡快推出「港康碼」,並與內地加緊商討跟「粵康碼」對接互認,讓大家更有信心和希望,攜手落實良政善治,並積極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