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維持本港有利營商環境議案 – 發言 (石禮謙)

主席,我發言支持林健鋒議員今天提出的議案。但是,我有一點不太明白。從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認為,現行的營商環境是需要保持的,對嗎?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又可以問,如果保持現行的營商環境,社會眾多的矛盾、深層次矛盾、貧富懸殊的矛盾、房屋的矛盾、中小型企業即SME的矛盾等,又會否減少呢?從解決矛盾的角度來看,現行的營商環境似乎是不應保持的。可是,再換一個角度來看, 我們會留意到,在過去6年, 我們的盈餘不斷增加。於是,我們會問,這是否由於現行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根本上是正確的呢? 這便帶出第三個問題。第三個問題是,我們是否只是在吃老本? 換言之,我們現時能夠擁有這麼豐足的儲備,是否只是由於港英時代遺留下來的政策呢? 多位議員剛才表達了很好的意見。以何俊仁議員的觀點為例, 除了他對地產商的指責外, 對於他提出的其他意見,我也有同感。例如在教育方面,現時的政策官員好像無心辦事。官員若無心辦事,那麼,即使政策如何完善,也會達不到預期效果,更何況有些政策根本是十分差勁。我會從上述數個角度,檢討各方面的問題。

問題有兩種。很多議員(尤其是對方的議員)剛才表示, 在實施普選後,所有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而消滅了地產商後,所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我想問,普選能否解決所有問題呢? 到了2017年,我們便會知道這些問題是否能夠獲得解決。其實,屆時問題可能會更變得更大也說不定。但是,如果沒有地產商,這些問題又能否獲得解決呢? 我希望同事回顧1967年或最近1997年金融風暴後的歷史。1997年金融風暴後,“八萬五”這項壞政策令多少人的資產全部貶值? 那時的失業率高達18%。原因為何? 因為沒有財富轉移,沒有人再在香港投資。市民失業,而政府的政策又未能推動經濟發展。這正正反映出,最大的問題是源於政府的政策。為何香港目前面對這麼多問題呢? 原因不是好像一些議員所說般,由於香港已變成福利主義社會,所以香港便一直下滑。福利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出現,因為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只奉行兩個字,主席,便是“資本”。我們的關注,是如何引入資本,令香港能夠製造財富,然後把財富直流下去,讓我們多建公屋、縮短輪候醫院服務的時間、為老人家建構理想的居住環境,以及令不幸跌入安全網的普通市民仍然有公屋作為棲身之所等。凡此種種, 在在都是財富經過香港的制度轉移至不同階層的例子。

回歸後,我們面對很多問題,而正如何俊仁議員剛才所說,教育問題是其中之一。葉議員也提及教育政策不斷更改,缺乏重心,令很多教育界人士也不知道怎樣教書。尤其要注意的是,教育制度是需要時間來培養人才的。因此,到了今天,由於沒有相關的人才,我們要面對有職位空缺也沒有適當人選填補的問題。或者應該說,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沒有足夠的人才。讓我指出一個簡單的例子。不少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取得法律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往往不能當上律師,因為大學的PCLL課程不錄取他們。學生花了數十萬元, 人才是培養了, 但政府卻削減對PCLL學額的資助, 而大學又樂得幫助業界守關, 阻止新血進入法律行業。這是否公平? 這個教育制度又是否理想呢? 不是。

在地產方面,很多人指責地產商,因為站起來罵地產商是最容易不過的。但是,請你們不要那麼無知。主席,地產商有何能力壟斷土地呢? 地產商也要向政府買地,而政府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維護高地價政策。政府以高價賣地,“麪粉”價格高昂,“麪包”價格自然會上漲,我已多次解釋這一點。你們為何不批評政府的政策,反而不斷指責地產商,製造社會矛盾和階級鬥爭呢? 這做法是否有利於香港? 答案是否定的。你們要整體檢視情況,必須認清事實,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政府的高地價政策。就以最近為例,政府有否平賣土地,限制地價來發售? 這令我們想起居屋。即使是居屋,政府列出的售價也高達每平方呎六千多元。主席, 這是甚麼政策?

此外,政府在土地或其他範疇,完全沒有推行陽光政策。它可以今天推行一項政策, 但明天卻推行相反的政策。英文有所謂risk policy,以往別人來香港投資,可以無需顧慮government risk,即來自政府政策變動的風險。所以,以往有很多外國人來香港投資。但是,現時政府政策卻隨時天天更改,令人完全無法估計風險。主席,這個政府出了很大問題。主席,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無心、無力和無能力為香港創造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