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發佈《加快建屋 急民所急》研究報告
兩大目標九大建議促政府從速建屋
訂人均居住面積具體政策

香港房屋問題極為嚴峻,劏房單位及居民數目持續增加。要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既需要提出長遠的藍圖,也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救「近火」。經民聯今日(22日)發佈《加快建屋 急民所急》研究報告,提出兩大目標:「明確訂立人均居住面積200平方呎」和「爭取10年內開發2,400公頃土地,以增加65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並就從速興建房屋提出九大政策建議(詳見附件),全力促請政府把提高香港人均居住面積成為一個具體的政策目標,以紓解迫在眉睫的房屋問題,回應市民的迫切期待。

設文體旅局 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建議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目前分散於民政事務局的文化事務,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創意產業和旅遊統整起來,推進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項建議可謂順應民意,早前立法會就通過了一項議員議案,反映這方面的意見和訴求。

突破求進 籌劃未來 全速通關 重振經濟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廣納民意,包括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80多項建議,除了開發新界北部都會區的一系列建議之外,還有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推動創科發展、重組政府架構,以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新構想。總括而言,經民聯認為這是一份宏觀和具前瞻性的施政報告,對香港未來中長期發展起到「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隨着本地疫情持續「清零」,不少市民都翹首期盼,希望可以盡早與內地恢復通關,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此,聯盟大聲疾呼,期望特區政府做到「突破求進、籌劃未來、全速通關、挽救經濟」。

經民聯歡迎施政報告採納《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建議
冀創巨大安居、就業和經濟效益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合共採納了經民聯超過80項建議。經民聯早前提出《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建議書,提出將新界打造為「安居之區」、「十四五」規劃及前海合作「產業之區」、大灣區「融合之區」。今次政府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十四五」規劃、前海發展等機遇。經民聯歡迎特區政府吸納建議,不再視新界為香港與內地的「區隔地帶」,將新界視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中心。

經民聯發佈《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建議書
把握「十四五」及前海擴區機遇
可為逾200萬人提供居所

新界過去被視為香港與內地的「區隔地帶」,不僅直接阻礙了新界的開發,而且嚴重限制了香港的安居和發展的空間。經民聯今日(29日)發佈《開發新界 造福香港》研究建議書,就如何全面開發新界提出一系列建議。經民聯指出,香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通過開發新界,來發展香港,造福港人。促請特區政府以新思維、新規劃、新元素,改變以往視新界為邊陲、邊境的規劃思維,將新界視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中心,全面開發新界。

經民聯促政府盡快推港康碼
消除與內地通關障礙

香港新冠疫情已漸趨穩定,連續多天錄得本地個案「清零」,首劑疫苗接種率亦達約六成半,但香港仍未與內地恢復通關。經民聯今日指出,特區政府一直未有推出有效和與內地對接的「港康碼」系統,是粵港兩地恢復正常通關的主要障礙,促請特區政府以香港市民的福祉為依歸,立即推出可與「粵康碼」互通的「港康碼」。經民聯又敦促新任衞生署署長盡快推動健康碼於香港正式使用,並委任工商界代表、經濟學者入加兩地通關對接專家小組,以促進兩地盡快恢復通關。

落實「愛國者治港」 推動良政善治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2021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順利舉行,新的選舉委員會正式誕生。這是中央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進行的第一場選舉。是次選委會選舉意義重大,是穩健邁出落實「愛國者治港」第一步,期待新當選的全體選委以謙虛謹慎、擔當作為的態度,努力為香港繁榮穩定把好關,選出符合「五個善於」標準的合格治港者,推動香港真正實現良政善治。

落實良政善治 促發展解民困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新選制下的選委會選舉,為「愛國者治港」、實現良政善治踏出重要一步。未來香港社會必須致力修補社會撕裂,凝聚民心,在愛國愛港的旗幟下促成最廣泛的團結。要實現國家對香港的殷切期盼,非一朝一夕可以成事,未來的治港者不只是管治能力強的堅定愛國者,亦要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消除各種社會痼疾和深層次矛盾,運用施政業績爭取民心。

把握「十四五」拓展專業服務發展空間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香港的工程業界和其他專業服務界別,都希望增加經營內地業務的機會,推動兩地業界資格互認。中央宣講團是次來港宣講國家「十四五」規劃,顯示國家重視香港持續發展。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香港專業服務界別期待可以進一步完善資格互認、職稱對接等機制和措施,讓業界得以更加融入國家「雙循環」的格局,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