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發布《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
建議重建19條老齡屋邨
料可增兩倍單位供應

本港公營房屋供應嚴重短缺,現時公屋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已上升至5.4年。經民聯早前就舊公屋重建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並於今日(9月24日)發布《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現時房委會轄下未有重建計劃的19條舊屋邨,具有很大的重建潛力,估算重建後可提供多達20萬個單位,比原本單位數目多出約13.5萬個,增幅超過兩倍,可滿足現時輪候冊上最少一半的申請,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聯盟促請特區政府在難有大量新增土地的情況下,改變原有的保守取態,盡快展開高齡公共屋邨重建計劃,以紓緩市民「上樓難」的困境。

經民聯舉辦支援中小企講座
助業界了解政府支援措施
融資周轉應對經濟挑戰

香港中小企近期面對各方面的經營困難,特區政府接納工商界及聯盟意見,早前宣布推出一系列支援措施,一眾中小企普遍表示歡迎,但對有關的政策細節卻甚需了解。經民聯今日(9月13日)舉辦「支援中小企應對經濟挑戰講座」,邀請特區政府、銀行和財金界的代表,向中小企代表講解相關措施,解答他們在申請手續、融資周轉等方面的疑難,協助他們應對經濟挑戰,渡過當前難關。此外,聯盟亦表明空置稅的安排對增加房屋供應並非有效措施,促請政府以開放務實的態度提出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經民聯領導向特首提逾400項《施政報告》建議 應對貿易戰 促讓港企落戶「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區

經民聯領導層今日(8月21日)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面,就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逾400項建議,涵蓋13個範疇,就減輕中小企負擔、支援中小券商、促進再工業化、加快舊公屋重建、推動「聯廈聯管」等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香港正面對外憂內患的雙重壓力,聯盟特別向特區政府提出專項建議,助港企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爭取讓港企可落戶國家在境外的經貿合作區,以在中美貿易戰中提高競爭力,並達致產業轉型升級。

經民聯成員晤財政司司長提系列紓困建議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本周二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因應目前本港面臨的困難,如何在中短期內改善本港經濟及社會民生狀況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落實多元土地發展政策、重建舊屋邨以增房屋供應;寬減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減輕中產負擔;向全港中小學生提供上限3,000元的開學津貼、將「2元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受惠資格擴大至60歲或以上長者及全日制學生,以解市民燃眉之急。

防止跌入「新三民主義」 事不避難落實工務工程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陳茂波司長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表示,會在資源上全力配合一系列短、中及長期措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由他擔任主席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將會改組,以願景帶動和前瞻性的方法,評估土地需求及訂立土地儲備目標,並會在今年起全力推展多個新發展區項目,強調有信心扭轉土地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政府早前公布全盤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難免令不少工商專業界人士質疑當局的政策措施是否自相矛盾。

先易後難 審慎完善移交逃犯安排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香港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社會各界包括工商及專業界廣泛關注。事情緣於在二○一八年,台灣發生了一宗港人涉嫌殺人後潛逃返港的事件,台灣當局曾向本港提出引渡該疑犯的請求,但礙於目前法例的局限,特區政府無法處理。

停止無謂爭拗 出謀獻策推動大灣區發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今年兩會期間,主管港澳事務的韓正副總理參加港澳全國政協委員的聯組討論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是國家戰略,涉及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兩種制度。大灣區國際化程度和市場活力最強,可以發揮港澳的優勢,也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契機和平台。相關的政策措施,成熟一件,推出一件。中央大力支持令人鼓舞。但令人感慨的是,本港有人不認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反指香港「被規劃」,這不但有違事實,亦會誤導市民,必須指出「被規劃」論的謬誤,以正視聽。

經民聯慶祝建國70周年暨新春酒會在京隆重舉行
逾二百嘉賓歡聚一堂
共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經民聯慶祝國慶70周年暨新春酒會今晚(3月6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中央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咏,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中央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楊建平、陳冬、譚鐵牛,香港特首辦主任陳國基以及在京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港澳代表和全國政協港澳委員、特區政府官員、政黨及社團領袖等逾二百位嘉賓歡聚一堂,大家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並共商如何推進粵港大灣區建設,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