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特區政府應果斷平息亂局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由《逃犯條例》修訂引發出來的示威遊行以至警民衝突及各種暴力事件,都已遠遠超出所謂的反修例行動。事件的發生無疑是政府在修例的過程中處理手法及諮詢不足而誘發的,但同時確實不能排除有人是為了延續這種衝突而成為今年年底區議會選舉的受惠者,有人藉此推動「港獨」打倒「一國兩制」,有人則希望擾亂香港、破壞香港現時的繁榮穩定,有年輕人甚至公開表示不惜令香港經濟下滑。當然當中不乏有外國勢力希望搞亂香港從而在中國的國際談判中得到最大的好處。台灣的蔡英文政府亦希望透過這次香港的騷亂增加她在台灣領導人選舉的政治籌碼,高調打擊「一國兩制」。香港更有一些人樂此不疲地協助這些台灣政客及外國勢力裡應外合,加上香港又有一批仇視警察的老師教出來的仇警學生或年輕人,令到局面變得非常複雜。

教育局要護短到幾時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繼早前擔任考評局諮詢組織的資深通識科老師被揭發在社交媒體上張貼「黑警死全家」的貼文後,近日又再出現另一位中學老師在其社交平台發表咒罵警察子女「活唔過七歲」、「二十歲以前死於非命」的言論,情況令人震驚。姑勿論個人政見如何,為何要咒人全家?更何況是為人師表的教職員。此乃絕非政見偏激,更是品德「肥佬」的表現。如果你的孩子是在如斯老師的教導下,叫家長如何放心呢?

經民聯成員晤財政司司長提系列紓困建議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本周二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因應目前本港面臨的困難,如何在中短期內改善本港經濟及社會民生狀況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落實多元土地發展政策、重建舊屋邨以增房屋供應;寬減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減輕中產負擔;向全港中小學生提供上限3,000元的開學津貼、將「2元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受惠資格擴大至60歲或以上長者及全日制學生,以解市民燃眉之急。

屢失選民資料 政府無人問責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選舉事務處公布2016 年立法會選舉後遺失選民登記冊一事的調查報告,涉及8136 名選民個人資料,指無法確切斷定選民登記冊何時和如何遺失,亦無人須受懲處,叫市民既失望又憤怒。選舉事務處相信是至今泄漏了最多市民私隱的政府部門,2017 年特首選舉期間也遺失了全港378 萬登記選民資料,同樣不了了之,沒有官員問責。政府必須嚴肅跟進,徹底檢討內部守則,問責失職者,避免同樣事件再次發生。而踏入社交媒體年代,收集個人資料的新方法層出不窮,政府有必要修訂《私隱條例》,尤其是規定機構必須限時通報外泄,以保障市民的知情權。

香港法治重傷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七月二十一日在香港上環、元朗發生的暴力事件,令所有香港人及關心香港、熱愛香港的人都憂心忡忡。在事件發生之前,網上已經流傳各種訊息,呼籲和指導示威者購買行山杖作武器,製作腐蝕性液體去攻擊警察,又號召群眾遊行後去中聯辦,加上前一日警方搗破一個港獨組織的火藥庫,檢獲大量汽油彈和炸藥,令人極之憂慮七月二十一日會有大事發生。

教育局假諮詢 漠視通識科弊病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前特首董建華日前承認其任內推行的新高中通識科是造成現時年輕人問題的原因,形容通識科失敗。教育局官員立即反駁說未見到有實質證據,時任教統局局長羅范椒芬亦辯護,說要不是有通識科教年輕人明辨慎思,可能會有更多人上街反政府。筆者非常欣賞董的勇氣和承擔,請其他有份設計、推行新高中學制通識教育科的官員和專家平心靜氣,看看通識科推行十年來,實際上在教與學兩方面出了多大問題。

邀外國向習施壓極不智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逃犯修例》修訂引起的大型示威運動,最近幾天陷入僵持局面,星期一參與在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的滋擾式抗議的人數比起上星期五銳減,受連日來示威活動影響的市民、公務員、警務人員的不滿也正在升溫。群眾運動一向易開難收,示威者不願意接納政府暫緩,提出多個新訴求,包括撤銷檢控等違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亦涉嫌妨礙司法公正,政府很難同意。

被逼刊登廣告的寒蟬效應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國泰航空一則男男牽手的廣告被拒刊登,同運人士連日來向港鐵和機管局施加龐大的政治壓力,最終廣告重新上架。香港的商業機構向來有自由拒絕刊登廣告的權利,例如認為廣告訊息不符公司理念和形象均屬商業考慮。今次因為一則廣告涉及同志訊息,港鐵和機管局就被扣上「恐同」、「歧視」的帽子,最終跪低。可見同運已在香港逐漸形成另類的霸權,一旦有人發表不同意同性婚姻的言論就會遭到群起打壓,在互聯網欺壓對同運持不同意見者。更令人憂慮的是,一旦香港就性傾向歧視、同性婚姻立法,逆向歧視的情況將會更加嚴重,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