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落實新法保障安寧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三周年之際,《港區國安法》亦正式生效。經歷了一年多的黑色暴力,香港社會遭受前所未有的摧殘,煽動仇恨和暴力的言論充斥,商店和街道被縱火和破壞,市民活在惶恐之中。當本地政客公然與外國政府聯手,要藉香港來危害國家安全,已非特區政府可以應付,《港區國安法》是不得不立。我們深信《港區國安法》能穩秩序、保民生,讓香港再出發。

「假新聞」須立法規管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請廣傳」、「一手料」、「手動轉」……近年「假新聞(Fake news)」成為全球關鍵詞,一張圖片、幾段文字,隨時成為煽動仇恨、破壞秩序的凶器。在香港,由逃犯條例到新冠肺炎,大量的假新聞廣泛流傳,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利用虛假資訊刻意誤導群眾,扭曲真相甚至販賣恐懼。香港作為資訊高度流通的國際金融中心,我認為政府有需要研究立法規管假新聞,提防情況繼續惡化。

復甦防疫並進穩定社會前行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受社會動盪與疫情影響,本港失業率攀升至十五年來的最高位;工商界與打工仔女都急盼防疫措施能逐步放寬,社會趨於穩定,令經濟重啟。政府今日起放寬部分防疫措施,為市民帶來曙光;惟北京近日又再出現疫情爆發,即使香港長期封關隔絕往來亦只是權宜之計,不利經濟復甦。在對抗疫情的持久戰中,特區政府需積極探討各種可行措施,將防疫與經濟復甦並行,令經濟與社會維持正常運作。

刺激消費 助力經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隨着本地兩大主題公園相繼重開、書展如期舉行,再加上政府的現金發放計畫將於月底接受申請,種種因素有望造就有利條件,讓市民外出消費。經濟與就業環環相扣,政府應聆聽業界聲音,並制定全面的振興經濟計畫,讓各項措施發揮最大成效,支援疫後的復甦,才能「保住飯碗」。

填補國安漏洞 助港穩定前行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一年前,香港還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一年前,香港在全球最安全城市仍名列前十;一年前,市民返工返學不用擔心地鐵延誤、道路阻塞;一年前,市民周末的休閒娛樂去處無需考慮哪裏比較安全;一年前,打工仔女還不用為自己的飯碗擔憂……過去一年,由反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動盪、黑暴衝擊、政見對峙,深深困擾港人。加上持續數月的新冠疫情,更令本港經濟陷入前所未見的困境。局勢遲遲未定,反對派和外部勢力利用香港民眾,推動「港獨」、「自決」以及分裂國家,攬炒香港之聲,甚囂塵上。而此時,全國人大通過訂立港區國安法的決定,可以說是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給經歷了一年社會動盪的香港,帶來曙光。

理性看待國安立法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通過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港區國安法」及健全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以堵塞香港現存之國家安全漏洞。我認為,有關做法能夠有效針對當前嚴峻的形勢、維護國家安全,又顧及了香港自身難以完成有關立法的政治現實,是當前最務實可行的做法,值得支持和肯定。社會各界應理性看待是次立法工作,讓香港早日重回正軌。

正視歷史 認識國家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繼有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歪曲鴉片戰爭歷史一事後,中學文憑試的歷史科試題近日引起更大的爭議。接二連三的事件,不僅反映本港的中國歷史科教育,無論在師資、課程及考核制度上,均存在漏洞;更反映本港教育系統內充斥着對國家誤解甚至仇恨的勢力。若不正視及徹底解決問題,勢必對年輕一代的國家認知、身分認同及價值觀帶來嚴重影響。

曙光漸現 整裝再出發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冠肺炎令香港經歷有紀錄以來最差的經濟衰退,亦為市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但果斷遏制了疫症蔓延,香港已逾兩星期沒有本地個案,相信已經有效阻止社區蔓延,保障市民健康。在政府抗疫措施和市民同心防護的努力之下,我們經歷了「短痛」,避免醫療系統崩潰、疫症一發不可收拾的「長痛」,政府已開始調整抗疫策略,讓社會逐步回復正常。 

積極部署 轉危為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府日前宣布,內地入境人士強制檢疫令延至六月七日,但會放寬商務人士及學童往來兩地的安排,容許他們豁免十四日檢疫。我樂見政府接納本人建議放寬有關措施,當局下一步工作宜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往後安排,如果疫情持續受控,應逐步取消有關檢疫令,並部署恢復經濟的各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