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通關 開拓市場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第三波新冠疫情在港爆發以來,香港大部分社會、經濟活動都大受影響;政府近日公布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補漏拾遺和加碼支援各行業中小企及各階層市民,以達致「撐企業、救經濟」的目標。我期待在大家的配合下,政府進一步控制疫情,盡早恢復通關及跨境人流,讓香港經濟活動恢復正常。
第三波新冠疫情在港爆發以來,香港大部分社會、經濟活動都大受影響;政府近日公布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補漏拾遺和加碼支援各行業中小企及各階層市民,以達致「撐企業、救經濟」的目標。我期待在大家的配合下,政府進一步控制疫情,盡早恢復通關及跨境人流,讓香港經濟活動恢復正常。
今天的香港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面對新冠疫情和經濟嚴重衰退,必須堅持防疫抗疫和恢復經濟「兩條腿走路」。中央已經確定新的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的角色和定位,一直以來都是隨着國家不同階段發展戰略作出調整和適應,並從中得到巨大的發展機遇。香港需盡早研究和部署實現在國內國際市場「雙接軌」,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及國家「十四五」規劃。這將是香港經濟復甦和未來發展的關鍵,也應該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香港不僅要不失時機打造亞洲醫療健康投資平台,加強推廣香港防疫抗疫科技,而且要為「香港製造」和金融業全面參與「雙循環」創造條件。
在10 月14 日立法會本年度首次會議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為此,經民聯主要成員在9月9日中午與特首會面,表達聯盟對《施政報告》的期望及建議。建議書以「拚經濟,保民生,衝出疫境」為主題,包括四大範疇、十大專項建議,涵蓋抗疫紓困、提振經濟、改善民生及推動青年工作,以及對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積極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等等,務求盡快重振香港內外經濟活動,恢復社會元氣。
新冠疫情對全球實體商業活動和供應鏈造成大衝擊,業界渴望盡快恢復經濟活動走出疫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上周開幕,是疫情後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習近平主席致辭中特別提出三點倡議: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啟動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甦。
普及社區檢測計畫已為超過一百四十萬人進行檢測,相繼找出多位隱性患者,早作隔離和追蹤,切斷社區傳播鏈。全賴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醫護和內地實驗室人員不辭勞苦,在特區政府統籌調配之下,方使計畫運作順暢。市民亦大致對安排感到滿意,認為過程簡易方便,樂意為自己、為社區健康出一分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選舉政綱承諾任內會優化高中文憑試的評核準則,包括通識科的評分方法、簡化校本評核模式。她在今年5月接受專訪時,承諾今年內一定會交代如何處理通識科。據悉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工作已到最後階段,很快就會向政府提交報告。相信全港很多市民和家長都會金睛火眼,關注稍後的《施政報告》,特首會否對通識科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8月26日是前海深港合作區成立10周年。2010年至2011年是前海的「初創階段」,2012年至2014年是前海的「起步階段」,2015年至2018年是前海的「爆發階段」,2019年至今是「前海模式」的拓展階段。
第三波疫情緩和,市民和業界非常渴望盡快回復正常生活。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已展開,大家多行一步參與,有助政府充份掌握社區感染情況,追蹤隱形傳播鏈,為回復正常生活奠定基礎。同時,我們亦着手下一步重振經濟的部署。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下月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疫情重挫本港經濟,工商界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困局,失業率高企,市民生活百上加斤。政府一方面需要全面防疫抗疫,以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為首位;另一方面要制定中長遠措施,為日後經濟復甦作出全面部署。
近日疫情緩和,政府放寬部份社交距離措施,包括恢復晚市堂食至九時,重開戲院、美容院以及部份室外運動場等。防疫新常態下,零星個案或在社區長期存在,我們既要防控好疫情,同時要兼顧恢復經濟,為逐步有序回復正常生活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