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大灣區文創資源 推動大灣區文創產業大發展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文化創意產業是擁有廣闊前景的朝陽產業。香港具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是中西文化薈萃之地,文化創意產業底蘊深厚。全國政協常委、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岳在將於9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发表文章表示,當前香港文創產業發展正面臨兩大利好: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二是粵港澳大灣區提出共建“人文灣區”,銳意推動大灣區內文化產業發展,並支持香港成為電影電視博覽樞紐。這兩大利好為大灣區的文創產業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香港文創產業的機遇就在大灣區,未來我們將會大力發掘和整合大灣區文創資源,製作更多優秀文創產品,既為香港文創產業開拓更大市場,將香港打造成世界文創樞紐,更借助香港的國際平台,積極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和“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

一國兩制下香港應實行怎樣的資本主義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有幸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上,聆聽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當習主席講到「這樣的好制度(「一國兩制」)、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現場響起了持久的掌聲。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是希望看到「一國兩制」長期實行。事實上,回歸25年以來,以憲法和《基本法》為基礎的特區憲制秩序穩健運行,尤其是近年來在中央全面管治權得到落實,特區高度自治權正確行使,對「一國」和「兩制」本枝根葉的認識形成了充分的共識後,不管是中央還是特區、官員還是老百姓,都全面擁護「一國兩制」這個香港安身立命之本。但是,在「一國兩制」下,如何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如何做到四個必須,達到四個希望,筆者認為,一定要深刻研究,「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應該實行怎樣的資本主義。

韓正講話振奮人心 抓緊「一帶一路」新機遇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由特區政府及貿發局合辦、一連兩日舉行的第七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昨天圓滿閉幕,今屆首次以線上線下混合形式同步舉行,打破地域時間界限,匯聚八十多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官員及商界翹楚分享真知灼見,體現香港正逐步恢復對外正常往來、推動經濟發展有序復常。

得人才 得天下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世界各地已投入疫後爭奪全球人才戰,被視為香港主要競爭對手的新加坡最近推出新工作簽證「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明年一月起接受固定月薪至少三萬新加坡元(折合約十六點八五萬港元)或以上人士申請,另外薪金未達標的文化、體育、科技、學術人才,如有傑出成就,同樣可以申請新工作簽證。我認為,吸引人才及挽留人才工作要「雙軌並行」,其中「搶人才」更要與時間競賽,配合傾斜政策措施,以吸引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落戶香港。

推廣本地時裝品牌 講好中國故事 (陳祖恒) – 評論文章

我早前參與新一屆特區政府以「提升競爭力-綜合發展藝術、文化、體育和旅遊」為主題的《2022年施政報告》諮詢會,提出時裝設計就如穿在身上的文化藝術載體,希望政府可以加強支援本地時裝設計師、推廣香港時裝設計品牌,以時裝設計弘揚中華文化藝術。

發展藍色深度遊 重為漁業注入新色彩(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受疫情及本港防疫政策影響,出入境停頓下本地旅行社只能力推香港深度遊,焦點都集中在邊境遊、山野遊和幾個本地新興文化場所等。業界固然希望市民支持本地遊,然而夏日炎炎綠色景點限制多,業界及市民大可開發「藍色深度遊」(即與水相關的生活及活動),在香港漁業中開發「新大洋」,長遠為香港的多元化經濟結構作貢獻。

一老一幼速打針 防備第6波疫情(龐朝輝 ) – 評論文章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約兩個月,本港新冠疫情卻未有隨之回落,現時社交距離措施僅大約維持在上屆政府所頒布的程度,過去兩個月科學實證顯示,疫情並沒有遏止迹象,反而隨着BA.4及BA.5變異病毒株逐漸成為主流,近日接近4成新增本地個案是感染這兩種較高傳染性的變種病毒。

放寬「黃碼」限制 推動會展業復甦(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繼放寬入境檢疫措施後,政府本周進一步調整「黃碼」人士進入場地的限制,容許參與「企業對企業」(B2B)會議及展覽。作為貿發局主席,我同團隊們歡迎政府聆聽業界意見並迅速回應,為有意來港參加國際會展人士提供方便,為香港恢復對外正常往來邁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