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企業、保就業、減車費、紓民困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疫情在全球多國蔓延,世衞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環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經濟寒冬警號響起。當前香港經濟下行壓力沉重,在內外夾擊的嚴峻形勢下,要集中力量應對這場比○三年沙士和○八年金融海嘯更嚴重的經濟大風暴。上周我哋寰亞都拍咗條片為香港打氣,齊抗疫香港地,面對困難要更加團結。
疫情在全球多國蔓延,世衞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環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經濟寒冬警號響起。當前香港經濟下行壓力沉重,在內外夾擊的嚴峻形勢下,要集中力量應對這場比○三年沙士和○八年金融海嘯更嚴重的經濟大風暴。上周我哋寰亞都拍咗條片為香港打氣,齊抗疫香港地,面對困難要更加團結。
世衞已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金融市場近日大幅波動,加上石油價格急挫,令各地股市動盪。這次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已經令全球多國經濟受挫,有國家迅速推出救市措施應對。
日前高等法院裁定一宗男同志與其配偶申請公屋的案件勝訴,認為房屋委員會未有提供足夠理據證明同性與異性配偶要有不同的待遇,該案件再次曲線地撼動了香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婚姻價值觀。
受到中美貿易戰、反修例運動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三重打擊,香港正面臨回歸後最嚴峻的經濟危機。特區政府推出三百億元「防疫抗疫基金」以來,對於部分受惠行業而言,固然是一場「及時雨」,有助紓緩當前的經營問題;然而,部分行業包括貿易和製造業等未有受惠今次措施,但它們的情況同樣是水深火熱,我促請當局考慮推出新一輪措施,以涵蓋更多受到嚴重影響的行業及中小微企。
財爺人人派足一萬元,民望由百分之二十六點六躍升到過去十年《財政預算案》的新高,證明是派對了!派錢消息公布後,立即有人反對已移民外國的永久性居民可獲一萬元,也有新移民大發怒言,表示他們也在貢獻香港,為何不能受惠?
香港抗疫正處在走向有效控制的重要時刻,需要全面抗疫,多條腿走路:一是既加強社區防疫,又重視關口堵截,嚴防外來包括海外輸入病例,務求阻斷病毒在港傳播鏈;二是盡量簡化手續,讓紓困資源盡快到達有需要人士手上;三是及早部署疫情過後提振經濟。中央始終關心和大力支持香港抗疫,再次表明祖國永遠是香港最強大的後盾,處理好兩地關係,維護好「一國兩制」,對香港至關重要。香港正面對回歸以來最困難的日子。每一位珍惜和愛護香港這個家的香港人,都應該「拋開區分求共對」,團結攜手,渡過難關,共同守護好屬於我們自己的香港家園。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經民聯歡迎政府順應民情民意,採納了聯盟提出的80多項建議,包括全民派1 萬元現金、由政府百分百擔保企業以特惠低息貸款、補助中小承建商分包商、放寬科技券資助限制等。我們認為,《預算案》目標是「抗疫症、撐企業、保就業、惠民生」,因此有關支援措施「急如星火、刻不容緩」,政府應盡量簡化各項紓困措施的申請手續,讓資源盡快到達有需要的人士手上。
對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的紓困措施,我是贊同的。不過財政司司長似乎只是想着如何派糖,安撫民心,或因面對洶湧民意不得不急就章推出治標措施,去紓緩壓力,而在促進經濟回復的問題上,欠缺應有的政策轉變,其結果只會是曇花一現,事倍功半,市民的信心也肯定大打折扣。
香港經濟步入寒冬,疫情重創經濟,累及各行各業。特區政府上周推出了三百億「防疫抗疫基金」,以及二十四個惠及多個各業的資助計劃,緩解港商特別是中小微企的燃眉之急。昨天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向貿發局增撥一億五千萬元,用於舉辦多項宣傳香港的活動,以及舉辦商貿考察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