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措施 刻不容緩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為香港帶來持續的陰霾,不少中小企生意流失、面臨倒閉的危機;工商界資金周轉壓力甚大,市民生計亦大受影響,市民及工商界都需要在這艱難時期「有錢在手」。面對逆境,我多次促請特區政府向各界提供及時支援,包括為企業用於租金及支薪的貸款作全額擔保及增加退稅金額等,為廣大市民送上「及時雨」。
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為香港帶來持續的陰霾,不少中小企生意流失、面臨倒閉的危機;工商界資金周轉壓力甚大,市民生計亦大受影響,市民及工商界都需要在這艱難時期「有錢在手」。面對逆境,我多次促請特區政府向各界提供及時支援,包括為企業用於租金及支薪的貸款作全額擔保及增加退稅金額等,為廣大市民送上「及時雨」。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抗疫症急如救火,特區政府必須凝聚社會各界全城抗疫,應對措施不能「慢三拍」,而應議而即決,決而即行。由於今次疫情殃及全民,政府的抗疫措施更必須站在全民的高度考慮,再加大抗疫措施力度。不少市民和企業都反映根本買不到急需的防疫物資,政府更要盡全力在全球搜購口罩、保護衣物等各種防疫物資,透過強而有力的實際行動,穩定社會民心。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陰霾重創本港各行各業,市民生計大受影響。經民聯領導今日(2月19日)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提出對《財政預算案》的補充建議,包括由政府提供全額擔保助企業取得低息貸款、全民派錢紓困、確保建造業工作鏈、供應鏈及資金鏈穩定、放寬證券業界申請科技券的限制、容許延期交稅、暫緩企業及市民的預繳稅等。經民聯領導在會見傳媒時表示,不少香港企業已經奄奄一息,打工仔飯碗朝不保夕,再次促請特區政府要「急市民所急」,趁工商界仍有「一絲氣息」時要快手紓困,切勿待企業出現倒閉潮時才出手支援。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香港中小企營商正面對極其嚴峻的挑戰。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今日(2月18日)在會見傳媒時,促請特區政府運用防疫抗疫基金為本港企業作全額擔保,以便中小企向銀行取得低息貸款,用於繳付租金及支薪,以助他們捱過當前的經濟嚴冬。
自湖北省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來,當地對外交通自1月23日開始停頓,逾2000名港人滯留省內30個城市已逾3星期,經民聯今日(2月17日)再次對滯留港人的情況表達關注,呼籲香港特區政府盡快派出包機,先接回在省會武漢市的港人,然後分階段接載其餘港人回港。聯盟又呼籲市民以理性和包容的態度,明白設立檢疫設施的必要性,並抱著和衷共濟的精神,同心對抗疫情。
香港的醫護人員一向受人尊重,其中一個原因是醫護行業的特殊性,每一位醫護人員在進入行業之前,都需要「鄭重地、自主地以人格宣誓」,他們正式成為醫護人員後,就以高度的專業態度,展現忘我的精神,不屈不撓的服務市民。例如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情,香港醫護人員發揮高度的專業精神,在醫院內與沙士病毒搏鬥,拯救一個又一個染疫病人,謝婉雯等6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因而犧牲,維護了香港醫護的百年清譽,也贏得國際社會對香港醫護界的高度讚許。
特區政府今日公布21項抗疫新措施,包括向建造業、旅遊業、飲食業、零售業提供一次性資助等。經民聯認為,政府有關舉措及時調整了對部分受影響行業的支援,有助紓緩他們所受的影響。不過,這些措施,未做好全面應對市民提出的要求。經民聯強調,今次疫情殃及全民,政府的抗疫措施必須站在全民的高度來考慮。政府希望出手幫助市民,但對於目前口罩等物資仍然嚴重緊缺、滯留湖北港人急盼回港等問題,未有即時見效措施出台。聯盟認為,政府必須回應社會一些重要訴求,防疫措施支援對象可再擴闊,企業支援可再加強。
近一年來,香港經濟正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先有中美貿易摩擦的外圍影響,再有去年下半年因反修例引起的社會動盪,以至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範圍更廣、問題更複雜,不但涉經濟,還關乎政治、社會及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香港亦陸續出現本地感染個案,防控疫情工作刻不容緩。面對危機,我們要萬眾一心,攜手抗疫,才是上策。可是,總有人唯恐天下不亂,惡意散播虛假消息,形成恐慌情緒,令大眾產生焦慮。謠言導致社會掀起搶購物資潮,又有人反對社區設立醫療衞生設施,阻撓政府的抗疫工作。在此時刻,我們既要提高警覺,更應以科學為本,實事求是,避免恐慌,並做好個人衞生。
經民聯立法會工程界議員盧偉國、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石禮謙聯同業界代表,今日(2月13日)與發展局及屋宇署的官員會面,反映工程及建造業界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盧偉國形容業界正面臨「工作鏈斷裂、供應鏈斷裂、資金鏈斷裂」的三大營運風險,促請當局改善現行安排及提供營運資金支援,助業界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