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發展香港要爭氣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首本周到訪北京,與多個中央部委商討促進香港參與國家發展大局,以及支持香港經濟復甦的措施,並會到廣州和深圳商討聯手推動大灣區建設和深港合作。特首帶着社會各界的期望上京,市民尤其關心兩地恢復通關的問題。跨境通行對香港甚為重要,無論是工商活動,抑或探親旅遊,市民都希望能夠手持綠色健康碼過境,毋須接受強制檢疫,即使未能全面通關,亦應爭取局部通關。

北上門檻高障礙多 冀助業界開拓大灣區業務
經民聯倡建「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

經民聯今日(5日)召開記者會,率先提出構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並圍繞該制度提出十大建議(詳見附件),以創新金融機制和監管模式,打造資金在大灣區流通的「高速通道」。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冀透過推動建議幫助香港業界開拓大灣區業務,又加快推進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為國家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香港新機遇:實現「雙接軌」 對接「雙循環」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十四五」時期處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局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五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不僅規劃了國家未來5至15年的發展目標,而且指明了香港未來發展方向。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應發揮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雙接軌」優勢,把香港打造成對接「雙循環」的重要橋頭堡。香港應該以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抓手」,參與「十四五」規劃:一方面,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提高大灣區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另一方面,發揮優勢,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際金融與專業服務的功能平台。

經民聯歡迎粵港簽57項合作
促助工商專業界融入國家發展

特區政府宣佈與廣東省政府簽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重點工作,共同推進涵蓋八大主要範疇的57項措施。經民聯認為,面對疫情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香港要提振經濟,必須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好機遇。要實現這個願景,還需要粵港澳相關政府部門和業界繼續攜手合作,落實配套政策措施。因此,經民聯非常歡迎粵港兩地簽署落實有關協議,進一步深化粵港兩地合作。

迎接十四五 香港覓商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為期四日的中共十九大五中全會昨日閉幕,會議審議通過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為國家未來五年發展以至二○三五年遠景目標構建出重要藍圖,也為香港長足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未來五年是香港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抓緊這個歷史機遇,在「一國兩制」下發揮自身優勢,與內地實現優勢互補,趕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

把握「雙循環」 與大灣區發展機遇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習主席上周在深圳發表講話,為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指路引航。香港發展一直以來背靠祖國,面對當前嚴重經濟困難,香港更需要抓住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機遇,全面部署積極參與「雙循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振經濟,改善民生,擺脫困境再出發。這需要大家一齊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