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歡迎特區政府新冠疫苗接種安排
促盡快遏制疫情重新通關
特區政府今日(12月23日)公布購買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進展,並為疫苗接種計劃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同時考慮成立保障基金,支援接種疫苗後一旦出現罕見或未能預見不良反應的市民。特區政府亦表示,市民可以自由選擇接種新冠疫苗的時間、地點,從而選擇接種疫苗的種類。經民聯歡迎政府接納經民聯建議,就疫苗接種制訂更詳細、更為民設想的方案,並配合清晰的解說,釋除市民對於接種疫苗的疑慮。
特區政府今日(12月23日)公布購買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進展,並為疫苗接種計劃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同時考慮成立保障基金,支援接種疫苗後一旦出現罕見或未能預見不良反應的市民。特區政府亦表示,市民可以自由選擇接種新冠疫苗的時間、地點,從而選擇接種疫苗的種類。經民聯歡迎政府接納經民聯建議,就疫苗接種制訂更詳細、更為民設想的方案,並配合清晰的解說,釋除市民對於接種疫苗的疑慮。
政府日前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 提出超過130 項智慧城市措施,是薛永恒出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後,首份針對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的政策及措施文件。《藍圖2.0》比之前2017年的版本更全面及實在,推出了多項的新措施,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市民、智慧出行、智慧環境、智慧經濟。一些其他城市已開展的應用,例如網上仲裁、機械人巡邏、健康碼等,也終於準備在香港應用。下一步要看如何盡快落實。應用更廣泛固然重要,同時,政府也需要想想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跨境非敏感數據的信息流工作,以及研究為數據立法, 為建設智慧灣區一同努力。
第四波疫情高居不下,經濟和民生受巨大衝擊。適逢年尾,不少業界朋友希望政府在第四輪防疫抗疫基金中,為受影響業界和市民提供更精準的支援。為業界續命,就要用精準的標靶藥。
忽然的氣溫驟降,令人驚覺寒冬已經悄然來臨,但對港人來說,經濟寒流早已伴隨新冠疫情同步襲來。疫情爆發至今踏入第四波,捱過多月來失業、結業、停工、隔離、離別等疫情打擊,新冠疫苗千呼萬喚始出來,各國成功研發並陸續進入接種階段,市民盼望早日回復正常生活,外出消費振興經濟。
新冠疫情重創本地經濟,第四波疫情更是來勢洶洶,令各行各業都感到年關難過。經民聯成員今天促請特區政府在計劃推出的第四輪防疫抗疫基金之中,精準支援受疫情影響的行業。當中除了因社交距離措施而未能營業的行業外,亦須補漏拾遺,對一些深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例如建造業、製造業、零售業及展覽業等,提供適切的資助金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隨後公布了通識科的改革方向和方案,當局將精簡通識科,雖維持必修必考,但評級改為及格與不及格,同時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不設「獨立專題探究」,又設立經審批的「適用書目表」,並且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國民身分認同,學習《憲法》、《基本法》和法治,更會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讓學生親身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凡此種種,無疑為全面檢討通識科邁出重要的一步,但似乎仍未完全滿足社會的要求。
香港爆發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近期每日確診個案都在百宗左右,當中包括數十宗源頭不明個案,疫情明顯較第三波嚴重。針對如何有效抗疫,經民聯今日向特區政府提出七項建議,包括以「快、狠、準」的方式在七至十天之內完成強制性全民檢測,爭取於2021年年頭通關,並實行強制性、有追蹤性的「健康碼」,與大灣區區內的「健康碼」互換,令到香港經濟和市民生活盡快回復正常。
疫情嚴峻,政府進一步收緊措施限制人流,各行各業再受重擊,基層生計面臨絕境,節日氣氛一下子煙消雲散。冬至和聖誕是傳統消費旺季,朋友相聚、公司聯歡、商場亦會精心布置,吸引市民歡度佳節。如今嚴格的限聚措施,就如寒冬中的一道冷鋒,市民要迎來一個冷徹心扉的聖誕節。
第四波疫情爆發,日日有數十宗源頭不明確診個案,甚至出現年輕重症患者,明顯比之前三波嚴重。今個星期,政府收緊防疫措施,儘管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再大受影響,但健康是首位,大家要繼續做好防疫,合力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