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開了好頭 良政善治定可實現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2022年1月12日,新選舉制度下產生的新一屆立法會舉行了首次大會,這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一天。良政善治在於人,始於此!新一屆議員當中,除了成功連任者外,還有不少是新當選的專業界、工商界精英,亦有不同專家、學者。充分體現了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和公平競爭性的特色。「五光十色」之外,更是優中選優,對於推動實現良政善治、為民謀福祉,具有更積極的作用。

經民聯歡迎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措施
促政府加碼解業界燃眉之急
讓已打三針疫苗人士免檢通關

新冠疫情復熾,重創香港各行各業市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宣布推出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約35億元,針對支援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和從業員。經民聯對政府推新一輪支援措施表示歡迎和支持。由於業界因疫情損失大量生意額,受影響的商戶和從業員更是遍佈各行各業,聯盟促請政府加碼推出更多支援措施,並盡快發放「救命錢」,以緩解業界和從業者的燃眉之急。經民聯強調,恢復正常通關才是「重中之重」,特區政府應在疫情受控情況下,立刻與內地商討,爭取在農曆新年前,盡快分階段讓已完成接種三劑新冠疫苗、有足夠抗體的人士免檢通關。

把握機遇 推動經濟復甦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由政府及貿發局共同主辦的第十五屆亞洲金融論壇(AFF)圓滿落幕,匯聚來自世界各地金融業界專家學者及企業翹楚,共話經濟發展新機遇,為新一年揭開序幕,吸引來自八十個國家和地區逾六萬三千位觀眾參與。作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系列活動之一,論壇別具意義。在新一波疫情下,論壇在線上順利舉行,有賴所有嘉賓、朋友以及合作夥伴的鼎力支持。

議會新氣象 政局新方向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第七屆立法會本周舉行第一次會議,行政長官在莊嚴的國徽和區徽下,向議員及公眾交代政府架構改組,以及介紹北部都會區的鴻圖大計,並坦誠回答議員的提問。經歷過之前混亂不堪的議會,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如今立法會得以重回《基本法》對特區政治體制的設計原意,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讓「一國兩制」得以行穩致遠,邁向良政善治。

議會開新局促轉變 政府改思維謀善治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在完善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後產生的第七屆立法會,昨天舉行了首次正式會議,這也是行政長官首次在新一屆議會出席答問會,會議廳內亦首次同時懸掛了國徽和區徽,彰顯了香港特區立法會在「一國兩制」下的憲制地位,顯示了新風氣,備受各界矚目。新一屆立法會正處於「香港要變」的關鍵時刻,行政與立法都要變,立法會議員要履職盡責,監督和促使政府改變思維,特區政府也應改變舊思維,發展經濟,惠澤民生。

經民聯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交逾100項建議
促派萬元「回歸慶典消費券」
設專項基金提升人均居住面積

經民聯核心成員今日(10日)透過網上視像會議,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交2022至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建議書以「穩疫情 速通關 振經濟 助安居」為四大政策主題,合共向司長提出逾100項政策建議,涵蓋了創科、醫療、金融、房屋等經濟和民生議題。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慶,經民聯建議特區政府推出每人1萬元的「回歸慶典消費券」,以刺激消費,提振內需,加快經濟復甦;又建議設立基金專款推動將人均居住面積由161平方呎增加至200平方呎,再循序漸進增加至215至237平方呎,以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五點希望」為立會指明工作方向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踏入新一年,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周一在莊嚴的國徽、國旗和區旗下鄭重宣誓,標誌着完善選舉制度後的新一屆立法會就職,象徵着「愛國者治港」原則全面落實,為開啟良政善治新局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市民都期待新一屆議員履職盡責,支持和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真正為香港謀發展、為市民謀福祉。

當機立斷 阻止社區傳播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第五波疫情一觸即發。政府日前宣布收緊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包括今日起禁晚市堂食十四天,我認為,今次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對各行各業帶來不同程度影響,但面對新一波疫情,政府別無選擇,必須當機立斷出招,加強一系列「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阻止社區傳播,減低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履行議會職責 推動良政善治 (梁君彥) – 評論文章

第七屆立法會是在落實完善選舉制度以及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首次產生的立法會,具有開創性意義。新一屆立法會任重道遠,背負中央和廣大市民的重大託付,必須切實做好「一國兩制」的守護者、民意代表者、良政善治的推動者、融合發展的促進者這四個角色,全力以赴,盡責擔當,推動行政立法良性互動,共同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讓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充分發揮所長,更上一層樓。

新年促變謀發展 共創議會新氣象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第七屆立法會議員順利就任,各項立法會事務將相繼展開。新一屆立法會正處於「香港要變」的關鍵時刻,行政與立法都要「變」,市民期待政府聚焦發展經濟,惠澤民生。議員亦要監督和促使政府改變思維,落實良政善治,並向當局提出施政的具體建議,共同為市民做實事,滿足市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