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設旋轉門破公務員制度僵化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治國經邦,人才為要。公務員能否有效執行政策,在危機時能否發揮應有作用,一直備受關注。

香港的公共行政管理制度是通才(generalist)制度;香港的政務官(AO)在大學畢業後就考進政府,很多一做就幾十年並退休,退休時一般在多個不同部門工作過,對政府運作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一定很熟悉政府的工作程序,但缺點就是一直只在政府的官僚文化下工作,缺乏在不同環境下要面對市場競爭的經驗。

香港吸納政務官的門檻其實是很高的,因此能踏進這門檻的畢業生都是同輩中非常優秀的人才,其工作及執行能力都不會低,且年輕人應該是要對大眾服務有熱情才報考政務官;所以,我們改革公務員制度,目標是要去蕪存菁,將優秀的人才留下,將不良的工作態度、避險文化、少做少錯、各自為政及部門之間的門戶之見撇除,特別在危機當前,要有團隊精神、愛國愛民的心與團隊的使命感。

公務員制度應認真考慮重設「旋轉門」機制(Revolving Door)。政府的「旋轉門」制度曾一度存在,後來據說因為政務官系統長期出現人手不足而停止了。「旋轉門」制度源於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學說,主要是指人才在政府、企業、智庫之間跨界穿梭任職、雙向轉換角色的機制。20 世紀70 年代末,為提高公共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專業化水平,西方國家興起新公共管理運動,強調政府向市場和企業學習,利用市場機制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不同角度增強國家管理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對於暢通政府、民間及私人市場關係,推動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妨採通才專才複合制度

這種制度在許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推行,其中以美國最具代表性。美國政界、商界、學界精英,在不同身分間有旋轉機制,周期性地在政府內部更迭輪替,形成美國特色的「旋轉門」制度,配合以專才治國的理念。香港的公務員隊伍要打破制度僵化的局面,恐怕必須從法律、制度及人才的來源着手。

經歷多次大型危機事件後,公務員制度不妨更開放,去採取通才及專才(specialist)複合制度吸納人才,兩種人才在事業發展中可旋轉互補,互相啓發學習,將人才庫視野擴大。此外,香港的政治人才隊伍也逐步形成,一些有選舉前線經驗又有適合專長的政治人才,亦可以旋轉門方式加入政府,將來離開政府仍然可以繼續參加議會選舉。此外,一直在公務員系統工作的政務官亦可到內地政府部門工作一段時間,甚至實地到內地的山區工作;同時,政府必須鼓勵各局的公務員多到前線社區探訪,對民間疾苦多一些感受與體驗,令施政更「接地氣」。

良政善治在於人,完善構建具有香港特色的「旋轉門」制度,這關乎香港政治人才的質與量及香港政府的管治能力,更是促進「一國兩制」方針全面準確落實的重要基礎。

(刊於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