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BPA
千億財赤之我見(石禮謙) – 評論文章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本財政年度有超過1000億元赤字,遠高於年初預算案估計的563億元,是僅次於前年2325億元赤字的歷來第二高財政赤字。若如所料,政府的財政儲備會降至8000億元,隨時跌穿一年政府開支的「心理關口」。
擦亮招牌 共拓商機(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國際金融市場近日風聲鶴唳,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集團陷入困境,雖然瑞信發公開聲明表示集團的流動資金足夠,但市場投資者都相當憂慮瑞信恐有財務危機。不只如此,亦有其他大型歐洲投資銀行接連傳會出事,令市場擔心會重演二○○八年「雷曼兄弟」破產危機。當年雷曼兄弟的垮台引發一連串骨牌效應,爆發跨國企業倒閉潮,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當時債券苦主的慘況大家都仍歷歷在目。
全球人才爭奪戰許勝不許敗(吳永嘉) – 評論文章
香港未來銳意發展創科,行政長官李家超已預告《施政報告》推出爭奪人才的措施,同時會致力培育創科人才,助力香港建設為國際創科中心,我們拭目以待相關新政策。政府《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指出,2027年創新及科技產業的人力需求估算要57 600人,較10年前增加19 600人,而資訊科技及服務業的需求則達90000人,相對10年前增加17 800人,早前有人才招聘公司的調查指出,本港IT界求才若渴,預計未來5年仍需10萬個人才填補空缺,香港要於全球爭奪人才競賽脫穎而出,措施需具競爭力和吸引力。
香港工商界有責任講好國家和香港故事(陳亨利) – 評論文章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在各個方面都長足發展,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之一,亦是拉動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繼續保持優勢,迎來更多機遇,最近又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未來還會朝著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方向發展。現時的香港,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本港工商界要主動把握發展方向,為業界、為香港以至為國家增強發展動能。
精準防疫穩步復常 鞏固本港競爭優勢(胡劍江)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實施「0+3」入境檢疫安排後,反應良好,受到各行各業和廣大市民普遍歡迎。昨日,政府又公布下月6日起放寬防疫抗疫措施,包括放寬餐飲處所每枱人數、所有表列處所的每組活動人數等。本港復常之路要審慎而行,才能避免走「回頭路」。有序放寬防疫限制,兼顧重振經濟民生,不僅有利於恢復與海外和內地的正常通關,加快本港經濟民生復甦的步伐,而且本港保防疫、振經濟的成功經驗可供內地參考,進一步鞏固本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弘揚潮汕文化 強化家國觀念(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由潮屬社團總會主辦的第三屆「香港潮州節」星期一圓滿結束,短短五天,吸引了不少鄉親市民扶老攜幼入場選購潮州特產同美食,體驗潮汕文化。我們十分高興展會反應踴躍,現場人頭湧湧,總成交額更超過三千萬港元,可謂丁財兩旺。今次活動亦是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活動之一,活動得以順利舉辦,非常感謝特區政府、中聯辦、廣東省及潮汕四市政府,潮籍鄉親以及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
為國為港 增強發展動能(陳祖恒) – 評論文章
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五星紅旗在香港各區迎風飄揚,香港各界包括紡織及製衣界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3周年華誕。實幹鑄就偉業,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帶領下,今天的中華大地上,向世界展示出一幅壯闊美麗的畫卷,國家的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國家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更加得到鞏固提升,成為全球增長引擎;國家「十四五」穩健開局,發展步履堅定,各項事業邁出新成效、新氣象,成就舉世矚目。
全面加快復常 嚴打濫發「免針紙」(龐朝輝) – 評論文章
本港第6波疫情逐漸消退,特區政府上周公布進一步放寬抵港檢疫安排至「0+3」,抵港人士毋須酒店檢疫,改為3天醫學監察,社會普遍歡迎這「遲來的春天」。由於世界各地已逐漸放寬、甚至取消所有旅遊入境限制,香港要積極重啟各種與外國往來的經濟活動,必須更進取放寬措施才能奏效。
服務國家所需 重振香港國際商貿中心地位
經民聯倡兩地共同協作舉辦大型會展活動
因應新冠疫情,香港長期實施入境檢疫安排,一些商貿、會議展覽活動離開香港,現時隨著特區政府逐步放寬入境限制,香港必須急起直追,重振經濟動能。經民聯專門就此議題作研究,並於今日(9月30日)舉行記者會公布一系列建議(詳見附件)。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聯盟建議特區政府爭取中央支持,與內地合辦大型論壇、展覽會,以及提出推動香港「內外聯通」八大建議,既鞏固香港國際商貿中心地位,亦為國家招商引資,助力國家對外開放。盧偉國並在會上宣布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加入經民聯,成為聯盟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