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正視「一國」才能推動「兩制」(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昨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六周年的日子。不過,近年香港對於國慶的氣氛並不熱烈,這與近年社會因政治爭拗不斷撕裂,特別是經歷去年佔領運動後,香港部分人對國家的認同感不足,兩地關係未能進一步融合不無關係。

部分港人輕視國家發展

「佔中」已過去一年,社會的裂痕仍未瘉合,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若即若離,究竟香港如何利用國家高速發展的契機突破目前困境?香港人如何正視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如何正視「一國」的主體,把握「兩制」的優勢去發展前路?值得港人深思。

香港回歸祖國十八年來,共同經歷了九七金融風暴、○三「沙士」、○八金融海嘯等挑戰,在香港亟需援手的時候,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都通過「自由行」等不同政策向香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樣,在內地遭遇地震、風雪等災害的時候,港人抱着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施以援手;在舉行○八奧運的時候,香港人積極參與,引以為榮。

然而,隨着近年社會氣氛轉變,政治爭拗不斷,加上「自由行」實施十二年來所衍生的一些問題,令市民對中央政府及內地居民的觀感有了一些改變。而且,隨着國家發展,國力逐步提升,備受國際社會重視,而部分港人對國家的高速發展了解不深,甚至是抱着以往亞洲四小龍的優越感,出現輕視國家及周邊地區迅速發展的心態。

「佔領」過後,社會就政制、土地、旅遊業甚至各項民生問題仍存在不少爭拗。在某些人士的刻意煽動下,借「佔領」行動之勢阻礙本港政制的發展;在議會內則利用不同議題進行不合作運動,阻礙政府施政;更通過互聯網或媒介的作用,進一步誤導市民,撕裂社會,影響港人與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的關係。

不應糾纏在政治鬥爭中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必須正視目前激烈的競爭,奮起直追。港人一直都迎難而上,靈活積極,包容互愛,如果因政見不同或不接受「一國」的現實,而終日糾纏於政治鬥爭當中,這是港人一直以來理性包容的態度嗎?國家的發展、特區政府的施政固然有不足之處,究竟是純粹為反對而反對;還是尋求共識,務實地為香港未來奠定基礎呢?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