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把握「十四五」 經濟創新天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及國家智庫知名專家近日應特區政府邀請來港舉辦宣講會,向政府官員、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商界及青年代表等介紹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及國家對香港的支持等,這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支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將香港打造成爲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以及加強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角色,並在多個範疇支持香港的未來發展。香港應積極參與國家的「雙循環」新發展戰略,把握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謀求香港長遠的繁榮穩定。

「十四五」規劃綱要是國家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行動綱領,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點。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擁有8,600萬人口,生產總值在2020年年底已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發展潛力有目共睹。香港作爲大灣區內的國際金融中心,加上擁有「一國兩制」優勢,可爲區域的發展引進大量的生產要素,包括資金、人才、技術及國際管理經驗等。

設「商務通道」便利大灣區內往來

近來大灣區多個城市推出措施,包括稅務優惠、住宿及辦公室配套、便利化電子支付以及支援遠端銀行賬戶開立等,吸引人才及資金落戶,期望特區政府能夠集思廣益,帶領社會各界積極建言獻策,並走訪大灣區各個城市,了解不同市場的發展及經濟需求。

隨着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速鐵路啟用,港人在大灣區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但持續了一年多的疫情,令許多有意到內地發展的港人未能成行,發揮不了效果。因此,筆者建議設立「大灣區商務通道」,允許已接種兩劑疫苗及完成檢測的兩地經貿人士,能夠在區內自由往來,這個雙向安排能令兩地商務往來以及旅遊皆可以逐步恢復,從而帶動經濟活動。

發放「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

另一方面,大灣區內有不同稅收及法律制度,爲港商帶來多方面的挑戰。展望未來,期望特區政府能主動出擊,協調區內城市做好專業資格互認及產品標準互認等工作;大灣區各地政府也應爲香港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支援,提供有關法規、稅收等政策措施,以及人才庫和商機等方面的更多訊息,協助業界在大灣區大展拳腳。

相關部門宜進一步提升區內人才的流動性。雖然現時非中國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於廣東省內的大灣區城市往來,已有政策上的便利,但外籍員工未能在區內城市自由流動。就此,筆者促請特首向中央爭取向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發放「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讓香港匯聚更多人才及外資公司,並吸引外資公司來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政府亦應進一步優化「港人港稅」安排,劃一適用人才類別,以直接免徵方式代替「先繳後補」,透過優惠及便利措施吸引人才來港。

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多以來,政治形勢及社會面貌出現根本好轉。與此同時,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得日益複雜,城市間的競爭越趨激烈,香港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社會各界應認清形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爲香港發展帶來新機遇,帶領香港經濟踏上新的台階。

(刊於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