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打擊圍標 推動舊樓維修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日前,紅磡一幢樓齡逾六十年的唐樓露台突然倒塌,幸好沒有傷及居民,卻再度顯示樓宇年久失修可能構成的潛在危險。無獨有偶,立法會本月上旬曾通過一項議員議案,促請特區政府加強監管私人樓宇維修及保養工程,以捍衞業主權益。

本港樓宇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樓齡達三十年或以上的樓宇約有二萬幢,十年後將增至三萬幢。根據《香港二○三○+:跨越二○三○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諮詢文件,到了二○四六年,樓齡達七十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單位數目將達到約三十三萬個,比二○一五年增加近三百倍,反映樓宇維修保養的重要性和逼切性。

特區政府於二○○九年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主要由市建局與房協推行,為業主提供津貼及技術支援,涉及三十五億元,資助逾三千二百幢樓齡逾三十年的舊樓維修。屋宇署自二○一二年六月又實施「強制驗樓計畫」,每年揀選若干幢針對樓齡達三十年或以上的樓宇,要求進行強制檢驗和必要的修葺,並通過「強制驗樓資助計畫」,向合資格業主提供財政支援。

三無大廈支援不足

樓宇維修工程往往涉及龐大的金額,難免引起不法分子垂涎。近年樓宇維修工程出現不少爭拗個案,甚至出現疑似圍標,令中標價超出市場的合理水平,增加小業主的負擔。害群之馬雖然只是少數,但影響所及,連不少正當商人與專業人士亦對這類工程卻步。

樓宇維修問題複雜,涉及眾多持份者,包括業主、業主大會或立案法團、物業管理公司、工程顧問公司和工程承辦商等。我們應該對症下藥,既要加強行業規管,保障業主的權益,也應保持適當的靈活性,令到相關行業人士獲得公平及公正的營商環境。《競爭條例》已於二○一五年底實施,明確規定圍標屬於「嚴重反競爭行為」。競爭事務委員會於去年五月發表了一份關於住宅樓宇翻新及維修市場若干範疇的研究報告,回應了公眾對該市場涉嫌存在合謀行為的關注,亦為日後的執法行動和倡導工作提供參考。

問題的癥結之一,是在制度上對於業主、業主委員會和立案法團的支援不足。雖然政府聲稱「鼓勵」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但現時全港仍大約有六千幢「三無」大廈(無法團、無聘用物業管理公司、無適當維修保養)。政府當局於今年三月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就《建築物管理條例》(第三百四十四章)的檢討提出最新的立法修訂建議,包括關於法團會議的法定人數、在法團會議上通過決議的票數百分比,以及「大型維修工程」的定義等。我認為對這些議題應務實衡量和處理,必須在法團代表性和實際操作之間取得平衡,當局亦不應只是以成立法團為目標,忽視在操作層面對於小業主的實際支援。

為了鼓勵市民參與樓宇維修和保養,政府、房協和市建局曾先後推出一些支援計畫,例如「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畫」、「樓宇安全貸款計畫」等,這些計畫側重於財政資助,而且應適當放寬樓齡限制,讓更多舊樓業主受惠。此外,市建局自去年五月起推出「招標妥」樓宇復修促進服務計畫,協助業主組織取得樓宇維修保養工程的技術支援及專業意見。政府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更宣布預留三億元,讓業主以優惠費用參加該計畫,預計未來五年約有四千五百幢樓宇的業主受惠。

應提供一站式平台

儘管市建局現時已設立為業主提供資訊和技術支援的「樓宇復修資訊通」網站,但我認為在此基礎上,應該與不同的持份者加強合作,提供一站式「樓宇維修平台」,協助業主解決與樓宇維修有關的問題和困難,並提升工程透明度。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