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大家都是香港人 停止對立再出發 (張俊勇) – 評論文章

中國社科院早前公佈2018 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報告,調查報告指出首三位的競爭力排名依次為深圳、香港及上海。然而,筆者十分憂慮近日香港的社會狀況,部分人企圖煽動青年人的情緒,動員青年參與各種「不合作運動」,長此下去,香港整體經濟或被拖垮。

香港社會出現的「高燒」現象,表面徵狀是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爭端,實則上是香港多年來的「深層次矛盾」積累爆發。

事實上,土地不足早已窒礙本港的經濟發展,亦是必須解決的民生問題。本港的土地資源有限,政府提出的公共政策遇上不少掣肘,特別是公營房屋供應量的問題,滿足不了市民對房屋的訴求。

香港土地資源不足不是今天的事。筆者較早前曾建議參考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珠海橫琴島的經驗,分別在伶仃島、擔桿島和萬山群島一帶,在三個現有的島嶼及海域上填海造地約120平方公里。這個安排既令香港市民的居住環境變得優美,同時解決現時青年對房屋的訴求。此外,新增的土地面積可用作紓解更多民生訴求,當中包括建設新的旅遊景點、安老設施、醫院等,穩固香港「宜居城市」的地位。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之一,是「要包容共濟、凝聚共識、團結一致,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從最近發生的連串情況,實在只能說中央領導人確實是高瞻遠矚,能夠從表面狀況,看到香港的內部矛盾。至於如何能夠落實中央領導人的建議,筆者認為,香港的民選議員或政治領袖理應起到帶頭作用,他們要維護市民的福祉,向政府理性表達民生訴求。

其實,作為成年人的他們,想必也明白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政治人物的言行,經傳媒廣泛報道,會對青年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反對派議員更應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繼續透過媒體訪問,去美化示威者的暴力行為,香港社會各界都要將心思時間,投放於發展民生經濟上。

連月來,民生經濟的議題已經被擱置。打開電視以至翻閱報章報道,老是示威、衝擊的消息,每每令人徹夜難眠。香港在經濟表現方面已經落後於深圳,上海在建設國際金融、科技、航運中心等方面正如火如荼,環視亞洲各主要城市,馬來西亞正積極開拓醫療旅遊的市場,新加坡也構思發展綠色城市,相反香港仍在爭拗着政治問題,棄民生經濟議題於不顧。

筆者希望,我們熱愛香港,目前是時候停止對立、停止吵鬧,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共同努力回復香港的秩序,穩固香港既有的優勢,以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刊於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