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佔領中環」不如理性溝通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改問題近日成了社會熱話,有學者提出以「佔領中環」爭取普選,更建議由一位超級區議會議員辭職,藉此引發全港性「公投」。

行動影響市民及經濟

我明白,有關學者或政團,可能是想藉此平台,就政改問題與政府討價還價,但必須知道,所謂的「佔領中環」行動,除會影響全港巿民的衣食住行外,更會影響香港的金融、商業、貿易運作,甚至破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因此,我並不贊成有關行動。

香港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除了因為有完善的法治制度、通訊自由及廉潔社會外,穩定的營商環境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投資者及商界都希望看到香港經濟穩定、社會穩定。試想想,若有一天,中環集結了大批示威人士,導致交通癱瘓,銀行不能營業,公司不能交易,市民不能提款,香港會變成一個怎樣的社會?

求大同存大異建互信

無可否認,這次政改諮詢的難度,較二○一二年政改方案更大。因為上次是雙普選的中途方案,這次卻觸及雙普選的具體內容及落實細節。

因此,必須通過諮詢和理性討論,取得社會各界共識。在討論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基石──就是互信。

現時部分社會人士,希望政府盡快啟動政改諮詢;亦有部分市民,期望政府先聚焦解決經濟民生房屋等問題。

現階段,政府並未提出政改諮詢的時間表及具體方案。我認為,如果現時便斷定政府將來會上演一場「假普選」、將會拋出一個不合乎民主程序的方案,因此現在開始便要與政府抗爭,這想法未免太過武斷,不利雙方建立互信。

目前距離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仍然有三年多時間,大家應以平心靜氣的態度去討論政改,求大同,存大異。

否則,再長時間的討論,亦無助推動香港政制向前走。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