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201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環節2:房屋、基建、規劃及發展 – 發言 (林健鋒)

主席,特首梁振英先生的首份施政報告,以市民最關注的房屋問題為主調,表明要從土地供應入手解決現有問題。就此,我相信大部分市民均表歡迎。

我雖然相信梁振英先生及特區政府有決心推動房屋供應,但我始終擔心在落實政策時,我們是否有足夠人手應付這麼龐大的造地和建屋工程?

我們常說土地供應和房屋需求有如麪粉和麪包,沒有麪粉又怎能製造麪包? 其實,要製造麪包,除了要有充足的麪粉供應之外,亦需要有一定數量的麪包師傅。現時麪包師傅出現短缺的情況,即使有麪粉供應,又怎能在特定的時間表內生產足夠的麪包? 有足夠的麪包供應, 市民才不用繼續捱餓。

未來數年,香港將有多項大型工程陸續上馬,而造地和建屋又牽涉大量填海、土地開發及建築工程。再者,現時建造業工人陸續踏入退休之年, 加上人手流失情況嚴重, 行業勞工短缺問題已經明顯出現。我擔心即使特首已積極推動土地供應,但到時如沒有足夠的建築工人,勢將阻礙施政報告提到的建屋目標及進度,令大羣急不及待要“上樓”和“上車”的市民大感失望。

我亦非常關注工程質素及建造業工人的職業安全問題,因為如為了趕工而犧牲樓宇質量或工人安全, 我認為極不值得。

我認同政府在制訂勞工政策時,一定要優先保障本地工人,但如果個別行業或個別工種已出現人手荒,加上工程有迫切性,政府便應靈活處理,容許短期輸入外勞。其實,政府已是時候因應社會情況檢討入口勞工政策。

我相信梁振英政府是“急市民所急”的。因此, 希望政府正視建造業工人短缺的問題,除了做好本地勞工市場的培訓工作外,亦應重新檢視該行業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本地勞工就業情況下,按需要輸入外來勞工。

主席,我亦想談談施政報告提出的完善交通措施。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一直為人所詬病, 而且被市民譏諷為“只加不減”機制。我很高興看到梁振英先生在施政報告內表明會檢討可加可減機制。

既然政府表明要檢討, 我認為相關政府部門便一定要認真行事,切實構思一個多贏方案,不要令市民失望。何謂多贏方案呢? 我認為港鐵應向乘客提供全線月票優惠。

其實, 世界各地很多地方和城市均已推出形形色色的鐵路月票,除可減輕市民的交通費用負擔外,更可有助推動節能減排。香港則更加需要一個完善的月票計劃,因為香港大部分市民包括不少中產人士都負擔不起市區的樓價,因而須每天從新界北、屯門、元朗和東涌等地來往港島區上班。如港鐵可提供價格合理的月票優惠,除了可減輕跨區工作市民的交通開支負擔,更可鼓勵市民遷往新市鎮居住,有助減低市區的人口密度。

最近,港鐵推出東涌線的“全月通”計劃,讓東涌居民前往港島區時得享乘車優惠。雖然該計劃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畢竟已踏出第一步。我認為政府作為港鐵的最大股東,實在有條件推動港鐵推出更多乘車優惠計劃,令更多就業人士受惠,並希望能進一步在就業人士以外, 同時惠及長者, 以及以不只限於某一地區的方式提供優惠。

主席, 談到香港的交通問題, 又怎能不談現時香港3條海底隧道的問題? 3條海底隧道可說是香港的大動脈, 東區海底隧道(“東隧”)連接港島東和九龍東, 西區海底隧道(“西隧”)則照顧港島西和中區,紅磡海底隧道(“紅隧”)位於商業中心地帶,3條隧道各司其職,理論上過海交通應可暢通無阻。但是, 由於3條隧道的收費懸殊, 導致隧道交通分流出現不平衡,造成在大部分時間內,東隧繁忙,紅隧“迫爆”,西隧則過於空閒。

施政報告提出透過紅隧加價和東隧減價,將紅隧部分車流轉向東隧。我認為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因為要解決紅隧擠塞的問題,先要做好隧道交通分流的工作。我亦明白西隧基於本身出入口連接道路有限,即使減價刺激交通流量,亦未必可有效改善港島區的塞車問題。

可是,我認為政府在制訂“紅加東減”方案時, 一定要很仔細和小心地行事,因為如果紅隧加價太少或東隧減價太少,駕駛人士便會繼續使用紅隧,因而無助解決紅隧的擠塞問題。但是,如果紅隧收費太高或東隧收費太低,亦會導致大量車流湧向東隧,令本來已頗為繁忙的東隧出現“迫爆”的情況。記得當年西隧剛剛通車時曾推出減價優惠, 以致全港大塞車, 交通癱瘓, 這情況我們亦應引以為戒。

與此同時,我們亦必須考慮職業車輛的情況,因為很多職業車輛如的士, 如要繞路行將須耗用更多石油氣燃料, 乘客可能也不會同意。所以政府在考慮隧道收費調整時不應作出“一刀切”的處理,而定必要顧及職業司機的經營問題。

其實,要解決塞車問題,除了要做好隧道交通分流之外,巴士路線重組工作亦要盡快執行,因為這既有助巴士的營運,亦可改善路面交通的擠塞情況,路面現時委實有太多巴士。此外,還要將道路網絡搞好。所以,我希望政府可盡快落實中環及灣仔繞道通車的工作,以及加快發展中環以外的商業中心,例如九龍東及九龍西等,這樣才可減輕港島的交通壓力。

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