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我與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和香港工業總會 (“工總 ”)都認為 “財爺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 (“預算案 ”)吸納了多方建議,稱得上從善如流及務實。除了有紓減工商界和大眾市民稅務負擔的一些短期紓緩措施外,亦預留了“彈藥”投資未來,協助企業開拓新市場,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協助香港面對未來的新經濟秩序。
“工業 ”一詞過去在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及預算案中鮮有提及,即使有篇幅也不多。我在3月及4月到過北京,兩次都有接觸商務部等部門,討論去年國務院公布《中國製造2025》所說的“互聯網+製造模式”、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以及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轉型。可以預期,這項新政策會改變中、港兩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區的工業模式。所以,工總很高興看到預算案中有關推動香港“再工業化”及創新科技發展的措施。
工業界一直強調,科技創新和設計是企業升級轉型及加強競爭力的重要元素。我在2月的致謝議案中說過,現時全球正進入“工業4.0”,即是基於信息物理系(cyber-physical system)的智能製造,是以互聯網運用為基礎,將製造體系與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及 服務聯網(Internet of Services)結合起來,以涵蓋智能產品、智能物流、智能建築、智能電網等活動,從而形成智能工廠體系。工總曾就在去年年底公布的《珠三角製造:香港工業未來的出路》研究報告,對全球發展趨勢及國家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政策建議,包括要有一套完整的工業政策及體系,以涵蓋培訓工業人才、科研創新、提高製造廠商能力、發展新興產業、強化傳統產業、支援中小型企業(“中小企”)發展,以及土地規則。我希望官員看完後,不要只是聲稱會大力支持,而是盡早推出相關政策,以實際行動大力支持“再工業化”。
主席,上星期我和工總代表團到北京時拜訪了數個部委,包括商務部及工業和信息化部,彼此都說到工業生產及運作需要改變。我們看到,近年內地在工業運作模式方面轉變得很快,在政策推動下加入了很多創新及科技元素。我曾經多次對特區官員說,要鼓勵業界進行研發,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重要。香港的科研發展,由過去劉吳惠蘭擔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至現在楊偉雄擔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研發投放只是由過去佔GDP的0.6%增至現時的0.74%,10多年時間只微升了0.14%,真是做得很差。官員表示,過去已經推出多項計劃,亦引入了現金回贈計劃等。特區政府確是推出不同的措施,但多年來研發投放只有0.14%的升幅。換言之,這些措施的效果不好,便應該考慮另一個更有成效的方法來鼓勵業界,支持企業進行研發。
新加坡和南韓在創新及創意產業方面做得很好。南韓更憑藉發展科技,在過去10年間成為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內增長最快的經濟體系之一,亦是世界上研發最密集的國家,其2014年的研發總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29%。面對周邊地區的激烈競爭,特區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帶動社會對研發投入資源。為此,工總建議政府訂立目標,在10年內將香港的研發投入比例由現時佔本地GDP不足0.8%,增至2.5%至3%,以拉近與鄰近地區的差距。
主席,本港工業界有不少公司都在進行研發,不論質與量都做得相當不錯,而且具世界級的水平,但研發中心不設於香港而設於內地或歐美地區。業界認為,香港有不少很好的配套,例如法律制度、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都很適合研發工作,但政策一直未夠吸引。因此,官員和政府要想辦法吸引本地及海外公司以香港作為研發基地,這樣才可以匯聚人才。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有政策推動。我很高興政府將“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的回贈比例增加至四成,以鼓勵更多中小企將資源投入研發工作,但這個力度仍未足夠。我們認為,當局要推動整個行業一同利用創意及科技升級到智能化生產,包括更改自動化生產系統,用機械人和機械手代替密集的勞工,以及利用3D打印技術加快傳統造模過程等,藉以提升生產效能。
要確保勞動市場有人才,可以配合政府推動在機械人技術、健康老齡化、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等,政府便要增撥資源給大專院校、職業訓練局、生產力促進局等,以購買新器材來培訓人才,使我們能有更多懂得編寫相關應用程式的青年人,同時亦讓業界在轉用機械人技術時得到更多支援。此外,當局亦要鼓勵企業增加對創新及科技、研發、建立品牌及設計的投入。其實,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引入稅務優惠。
工總在過去 10多年一直建議企業相關開支享有 3倍扣稅,用最實際的方法令業界獲得更大推動力,投放資源進行研發和設計,以便將這些新元素糅合傳統工業,為生產線增值,讓本港工業可以有新的發展。扣稅可以增加企業在研發中的靈活性。過去,官員一直以香港奉行簡單稅制為藉口而不肯落實有關工作,於是我們便繼續游說,用海外的例子告訴特區政府扣稅是可行的。當官員說未能執行,工總又從外地找來相關稅務專家,請他們飛赴香港與官員討論。然而,今年的預算案沒有提到相關措施,令我和工總都感到失望。官員說相關措施執行上有困難,要先想辦法解決。科研若要取得成功,需要有利條件凝聚科研人才,而這些條件必須以政策為基石。我希望政府可加快研究步伐,盡快回應我們和業界的要求,推出有關建議。
主席,“財爺”在預算案為中小企預留了不少資源,包括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特別優惠措施”的申請期;降低有關的擔保費 ;寬減利得稅,以及寬免商業登記費及旅遊業界和食肆的牌照費等。現時經濟下行,因此這些紓緩措施對企業的生存及發展非常重要。此外,我早前與工總會員會面時,大家都對5億元“科技券先導計劃”相當感興趣,相信中小企及資訊科技業界均會受惠。我希望申請程序可以盡量簡化,以減低中小企所需的程序成本,並在計劃中期檢討時考慮有否需要增加資助額。
主席,香港是區內航運樞紐,中港兩地每天都有大量貨物進出,很多時候要待貨物裝箱、上車,至開車一刻才可確定有多少貨物要報關。政府計劃設立“單一窗口”的方向正確,但一定要便利業界。不過,這做法會即時改變現時事後才報關的系統,變成要預先做好清關。業界向我反映,指操作上實在有很多困難。我和工總都擔心,新系統會大大降低工業界和物流業的靈活性。業界可能要更換新的資訊科技系統,亦不知道是否可以一星期7天、24小時操作。我憂慮如果諮詢工作做得不好,會令香港的貨運業被鄰近地方取代 不單是船運,其實空運對香港亦十分重要 屆時香港在航運和物流業的中心地位便會不保,因此我希望政府詳細諮詢業界及各持份者。在了解各環節的實際運作後,經仔細思量後訂定具體的實施細則,這樣才能在不影響現有運作下,確保新操作系統能有效率及減低成本,以促進貿易便利。
主席,香港是外向型經濟,故內地和環球經濟 對我們有極大影響。面對陰霾不定的環球經濟前景及當前各種挑戰,特區政府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審慎理財,未雨綢繆,投資未來。“財爺”在預算案第39至42段提到“新經濟秩序”,指環球經濟重心東移,新興市場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大大提升,以及資訊科技發展的革命性突破,逐漸塑造出全球“新經濟秩序”,為傳統和新興產業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和空間,降低創業門檻,營造更開放的市場生態。這些突破性的範式轉移,顛覆傳統模式。司長隨後亦在財務委員會及媒體上進一步談到,業界其實早已察覺這個新經濟秩序,包括應用新科技、新材料,以及新的生意模式,並且很清楚提到未來的發展應該由業界來帶領和領導。我期望整個特區政府會跟司長有同一想法,相信業界,並會用更開放包容的態度,以較長遠的目光和創新思維聽取業界意見,吸納我們的建議,早着先機,做好準備,為香港尋找發展機遇,爭取關鍵角色。
主席,預算案“拉布”已成為近年的常態,今年又有2 000多項修正案。“財爺”今年提出很多惠及民生和有利經濟的建議,市民和工商業界因而都很希望可以盡快實施。我呼籲會內“拉布”的議員為了700萬名市民的福祉,為了正在努的中小企和中、下階層,不要再“拉布”,盡快通過預算案。
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2016年撥款條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