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前海「兩城六區一園一場六鎮雙港」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前海管理局依據「十四五」規劃,聚焦「港澳所需」、「灣區所向」與「前海所能」,以「兩城六區一園一場六鎮雙港」的發展空間格局,謀劃實施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和制度創新,上述項目落地後,預計新增約600萬方米產業空間,將有效擴大深化合作發展新空間。

前海招聘計劃助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 (洪爲民) – 評論文章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早前發布「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截至3月下旬,該計劃共提供500個就業職位和347個實習職位,數千人現場參加校園招聘會、近萬人線上觀看,計劃共收到314份港澳青年簡歷,以管理、法律及資訊專業居多,其中20多位求職者已經與京東、順豐等大型企業簽訂就業意向協定。

工業互聯網計劃2021-2023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行動重點項目包括︰1.加快工業設備網路化改造;2.推進企業內網升級;3.開展企業外網建設;4.深化「5G+工業互聯網」;5.構建工業互聯網網路地圖;6.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建設;7.加速標識規模應用推廣及8.強化標識生態支撐培育。

廣東「十四五」規劃深化粵港合作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廣東省委早前公布「關於制定廣東『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建設「數字灣區」、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攜手港澳「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金融樞紐」,深化高水平互利合作。

促進大灣區跨境數據流通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政府日前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 提出超過130 項智慧城市措施,是薛永恒出任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後,首份針對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的政策及措施文件。《藍圖2.0》比之前2017年的版本更全面及實在,推出了多項的新措施,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市民、智慧出行、智慧環境、智慧經濟。一些其他城市已開展的應用,例如網上仲裁、機械人巡邏、健康碼等,也終於準備在香港應用。下一步要看如何盡快落實。應用更廣泛固然重要,同時,政府也需要想想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跨境非敏感數據的信息流工作,以及研究為數據立法, 為建設智慧灣區一同努力。

用數據賦能智慧數字灣區 (洪爲民) – 評論文章

以數據化、網路化、智慧化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全球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將會有深刻的變革。數字經濟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正在深刻地影響着人類生產生活和消費行為,催生出新組織、新業態、新模式。國家在近年已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廣東省在國家數字經濟佔比位列全國第一,筆者早前籌辦了深港大數據論壇,就是與各方專家一同研討由大數據賦能的智慧大灣區發展方向。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深圳40年改革開放經驗對香港的啟發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 周年的慶祝大會上,習近平主席作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深圳特區的成績。深圳大力推進科技創新,GDP 從1980 年的2.7 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 年的2.7 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0.7%,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五位,由邊陲小鎮蛻變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實在是一個偉大奇跡。習主席總結了10條特區成功的經驗,其中「發展」「人民」「創新」都是重要的關鍵字。今天發展看似尋常,其實背後需要莫大的努力、勇氣與承擔。筆者認為,深圳的成功,對香港未來發展的啟示是,要「不斷創新、以人為本」。

雙循環下的深港合作 (洪為民) – 評論文章

「雙循環」從5月首次發表至今,已變成一個熱門名詞,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在國家的雙循環可以發揮什麼功能?粵港澳大灣區的深港合作如何在「大循環」中發揮作用呢?在未來的「十四五」規劃下,以及《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有望推動更高水平的深港合作,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