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科助力「一帶一路」奔向下一個金色十年(陳祖恒) – 評論文章
今年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十周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為全球互聯互通、國際經濟合作、世界經濟增長作出卓越的貢獻。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於世界。中國的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全球經濟復甦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繁榮。
今年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十周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為全球互聯互通、國際經濟合作、世界經濟增長作出卓越的貢獻。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於世界。中國的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全球經濟復甦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繁榮。
颱風「小犬」日前吹襲香港,天文台在周日晚上7時發出9號風球後,港鐵按規定立即停駛露天路段。由於由預警至「掛波」只相距15分鐘,不少市民還未回家,結果大量人士滯留機場和港鐵站,情况混亂。這種做法是源自2012年強颱風「韋森特」襲港期間,塌樹損壞架空電纜,導致列車失去動力,數百名乘客滯留車廂內。只不過一般市民未必記得舊新聞,忘記港鐵露天段有機會停駛,照常出門,結果被殺個措手不及。
內地房地產市場惡化累及經濟,導致財政、就業及消費信心大受影響。為此,中央及地方推出各項穩定樓市措施,繼央行下調首套及二套房首付比率,降低既有首套房貸利率後,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宣布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放寬外地人購房限制。非一線城市陸續取消限購、限售,明確表示限制性政策在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下,繼續執行已不合時宜。各地積極為房地產市場鬆綁,期望透過放寬達到穩經濟、穩就業、防風險,挽回大眾消費信心之效果。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25日公布,筆者早前分別聯同經民聯和紡織及製衣業界,向特區政府遞交施政報告建議書。筆者和業界也期望,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優化措施,協助中小企在環球經濟不明朗的氛圍下,加快疫後復甦、復常的步伐,助力中小企開拓更多國內外商機,以及探索為業務升級轉型的可能性。
日前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強化香港競爭力。經過政府近一年的努力,不斷傳來好消息。據政府透露,招人才措施反應熱烈,收到超過16萬份申請,批出超過10萬份。「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亦宣布成功吸引約30家重點企業,在日前舉行的「重點企業夥伴啟動禮」上,請來當中20間企業的代表出席簽約儀式,當中不乏海內外重量級企業,包括阿斯利康、華為、聯想、美團等,這些企業涵蓋四大新興產業範疇,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等,在港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元,將創造10,000個優質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些重點企業願意真金白銀落戶香港,是看好香港和內地的良好發展前景,也是再度肯定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所享有的「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
中秋連同十一黃金周剛剛結束,政府藉着假期推出的「香港夜繽紛」以及「海濱藝遊坊」首階段「旺丁又旺財」。市集現場人潮旺盛,相隔5年的國慶煙花也讓維港兩岸重現璀璨喜慶、讓人為之振奮的畫面,正正象徵着香港這顆東方之珠重新「活起來」。
剛過去的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的大日子,香港全面復常、重現活力,並且迎來新機遇,發展更繁榮。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國慶酒會上致辭表示,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我們要珍惜機會,謀發展、拚經濟、拚競爭力。他表示,香港人「有橋」、「食腦」,識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為機,而且每次香港都變得更成功,更出眾。相信只要我們有共同的志向,憑着努力不懈,團結一致,我們必定能夠達到再創輝煌的目標。
明月掛天邊,月圓人團圓。今天是中秋佳節,首先祝願各位幸福圓滿,快樂無憂。中秋假期適逢是十一黃金周,更是香港5年來首次復辦「國慶煙花匯演」,業界估計將有過百萬旅客訪港,加上政府致力推動夜經濟,香港將重現久違了的熱鬧景象。
筆者於上月底聯同香港紡織商會、香港紡織業聯會及全體業界選委,向政府遞交《2023年施政報告》聯合建議書。建議書主軸之一,就是建議政府成立「紡織及時裝發展局」,專責統籌及推動行業發展,並建議以「盛事化」的形式籌辦「香港時裝周」,打造成本港一大旗艦文化及旅遊盛事,目標為本港帶來數十億元的經濟及旅遊收益,將香港打造成國際時裝及紡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