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考察成果豐 兩大策略值港商借鏡(陳亨利) – 評論文章
自從全面復常後,市面氣氛顯著向好。紡織及製衣界今年亦以「增強香港發展動能,打造世界時裝之都」舉辦連串盛事,其中一項重頭戲是4月到大灣區的東莞、深圳進行考察。
自從全面復常後,市面氣氛顯著向好。紡織及製衣界今年亦以「增強香港發展動能,打造世界時裝之都」舉辦連串盛事,其中一項重頭戲是4月到大灣區的東莞、深圳進行考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赴湛江、江門、茂名和肇慶進行專題調研。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的目標下,粵西地區的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保護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央寄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粵港合作前途無限。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並多番強調發揮香港在金融、法律、創新科技、建築及工程、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國際化專業服務優勢,對香港各類專業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加。特區政府必須全方位培養和挽留本地專業服務業人才,致力提升本地專業服務業人才的競爭力,並推動大灣區相關業界的合作,充實大灣區專業人才庫。
香港紡織業聯會主辦的東莞、深圳考察團圓滿結束,筆者幸以榮譽團長身份,與業界翹楚及產學研代表,參觀多間國內紡織服裝龍頭企業,以及華為、比亞迪等多家世界級創科企業,親身觀摩國家領先全球的創科發展。
人口老化對醫療、社會福利及安老服務均帶來挑戰。根據政府統計處2020年公布的《香港人口推算》,2069年60歲及以上人口將增加至305萬,佔總人口四成五。要應對這些挑戰,推動樂齡科技應用尤其重要,筆者認為,當中重點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樂齡科技生態圈」,由創科產品研發、落地,以至應用和推廣,環環相扣,才能以人為本,全方位地提升長者生活質素、減輕照顧者負擔,建構一個「老有所養」的社會。
社會十年一大變,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審時度勢、反覆推敲,或要求各司局長重新審視轄下具爭議的政策,是常見也是合理的做法。因此最近政府建議,將粉嶺高爾夫球場粉錦公路以東擬建公營房屋的用地,暫時修訂為「未決定用途」地帶,實是情理之中。
6月5日,律政司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以禁止四項與《願榮光歸香港》歌曲(以下簡稱「有關歌曲」)有關的非法行為,包括在違反香港國安法第二十一條即意圖煽動他人犯分裂國家罪、或在具《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所界定的煽動意圖下,廣播或表演有關歌曲;或是在違反《國歌條例》第7條即意圖侮辱國歌下,發布有關歌曲而致令其被誤會對香港而言屬於國歌。
香港紡織業聯會在4月舉辦了一連兩天的東莞、深圳考察團,筆者非常榮幸以榮譽團長的身份,與一眾業界翹楚及產學研機構代表,到東莞及深圳考察,參觀華為、比亞迪等多家世界級創科企業,以及多家紡織服裝龍頭企業。是次行程讓筆者和業界深深體會到,國家及大灣區的創科發展處於非常前沿的位置,國內的行業龍頭也不斷升級轉型、結合創科和推陳出新,香港企業有很多地方可從中學習和「取經」。
立法會近日就特區政府應該如何制訂全面的人口政策,從而確保香港人口結構的可持續性,展開熱烈的討論。本人以往曾多番促請特區政府正視本港人口結構變化,尤其是勞動人口下降、人口老齡化等趨勢,建議設立專責架構,負責人口政策規劃,以推動短、中、長期的人口政策,就不同經濟層面和各項公共服務的需求進行全面規劃,並定期檢討各項政策的成效,適時調整,令香港經濟和社會得以持續發展。
今年至今過了5個月,立法會共有22項口頭或書面質詢,跟人口政策有直接相關,涉及的政策範疇包括工商、教育、健康護理、人才培訓及未來規劃等等。最近,本人所屬的廠商會和經民聯亦相繼發表人口政策的建議書,人口政策絕對是一個熱點議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重新成立一個高層次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制訂全面人口政策;同時,希望政府各個政策局在制訂自身政策時,亦須考慮人口政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