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雙向跳板」角色吸引世界投資者(陳祖恒)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早前發表新一份《香港營商環境報告》,詳述香港近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包括招商引資、吸引人才、資金融資等領域的亮麗成績,體現香港高度國際化的營商及投資環境,具備首屈一指的國際競爭力。
特區政府早前發表新一份《香港營商環境報告》,詳述香港近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包括招商引資、吸引人才、資金融資等領域的亮麗成績,體現香港高度國際化的營商及投資環境,具備首屈一指的國際競爭力。
葵盛東邨獨居長者在住所不幸辭世逾年半,這是本年第二宗獨居長者在住所身故的事件,無疑為整個香港社會敲響了警鐘。這不僅是家庭悲劇,也反映出獨居長者支援服務仍有優化空間。
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未來十年,「北部都會區」的建設與發展,將重塑香港的經濟版圖,更是香港邁向科技、創新與高增值服務經濟的轉型藍圖,亦是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員,推動整體發展的重要一步,實現香港以「南金融、北創科」的雙軸驅動,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本港近日連連暴雨,8日之內四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傾盤大雨猶如天河傾瀉。天文台總部當日錄得368.9毫米雨量,打破自1884年以來8月單日雨量最高紀錄。極端天氣的影響越趨頻繁,全城嚴陣以待。
北部都會區的片區開發招標在即,施政報告亦將於9月發表,社會各界都期待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的策略布局,了解香港未來發展命脈與方向,從而把握相關機遇。
香港作為高密度沿海城市,面臨愈來愈多颱風、暴雨、風暴潮及高溫等多重極端天氣威脅,有需要在應對策略上融合工程基建、科技預警、社區協作和制度配合,才能加強社會的保障,建設更具韌度的社會結構。
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匯聚全球多元人才,更肩負着連接國家與全球的橋樑角色。在國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策略下,香港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作用,推動國際人才集聚高地建設。
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是國家發展戰略方向,亦是香港重塑定位、與大灣區內城市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關鍵一環。香港擁有深厚的國際金融、法律和專業服務基礎,具備聯通中外、接軌全球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香港長期以來既有的優勢。在大灣區發展的宏遠藍圖下,北部都會區將成為粵港兩地深度合作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