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向特首提《施政報告》建議
促抗疫不忘部署復甦經濟
打造「亞洲醫療健康投資平台」
設30億基金助港企拓「內循環」商機

經民聯領導層今日向特首提交2020至2021年度《施政報告》建議。

經民聯領導層今日(9月9日)與特首林鄭月娥會面,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一系列建議。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博士表示,今年聯盟的建議書以「拼經濟,保民生,衝出『疫』境」為主題,涵蓋兩個主軸、四大範疇、十大專項建議,建議特區政府當務之急,是既要全面防疫抗疫,又要在疫情進一步緩和之時,為「後疫情時代」復甦經濟作出部署,主動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對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實現國內國際市場「雙接軌」,令香港內外經濟活動盡快恢復和改善民生。

出席會面的包括經民聯監事會主席林建岳,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副主席林健鋒、張華峰、梁美芬、吳永嘉,經民聯秘書長石禮謙。林建岳博士向特首表示,香港經濟要長遠發展,必須對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積極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聯盟認為本港在不同行業可扮演重要角色。他建議香港打造「亞洲醫療健康投資平台」,由貿發局舉辦具代表性的亞洲區醫療健康大會,將世界最新醫療藥物、技術、行業趨勢及投資機遇「帶入」亞太區,讓中國內地的醫療健康產品「走出去」,並協助醫療、醫藥、生物科技等國際企業與亞洲投資者及風險基金結盟,善用港交所上巿集資平台,強化香港金融市場的優勢地位。他又建議政府加強推廣香港防疫抗疫科技,加強與貿發局合作,繼續做好防疫產品和服務買賣的配對工作,將接洽網絡延伸到更多海外市場,並主動接觸更多提供醫療科技的初創和科技公司,強化「政府對政府」層面的溝通交流,讓更多海外市場了解香港企業和機構提供的服務。

盧偉國表示,為加強支援工程界和其他專業界別開拓內地機遇,建議特區政府設立20至30億元基金,資助本地中小企和專業人才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創業,推廣香港品牌,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參與「國內大循環市場」,並盡快落實放寬港企參與內地工程項目限制,設立《企業准入名冊》,降低香港建築工程公司在內地設立的門檻。他又敦促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更多不同類型的工程上馬,包括啟動大型房屋發展計劃,及盡快開展上年度財委會已通過的1,700多億元的工務工程項目,以帶動經濟復甦。增加土地供應方面,他建議加快進行各項填海造地計劃的可行性研究,包括「明日大嶼」計劃的中部水域人工島、屯門內河碼頭填海計劃,以及重置/搬遷葵青貨櫃碼頭等的研究,同時盡快重啟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發展的研究。盧偉國續說,在青年發展方面,建議設立10億元「青年專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聘請準備投考專業資格的青年人;同時推展粵港兩地專業資格互認,協助香港青年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在支援企業方面,林健鋒建議政府根據未來數周的疫情發展,盡快加碼推出第三輪抗疫支援措施,包括盡快延長「保就業計劃」3至6個月,將百分百擔保產品的貸款上限由400萬元調高至800萬元,延長寬免或補貼水、電、排污費用和各類政府收費,以「特事特辦」方式提供半年租金和差餉津貼,以及贈送免費機票和高鐵車票予中小企,以便企業拓展國內及海外市場。在振興旅遊、會展和零售消費方面,他提出由特區政府撥款3億元,推出涵蓋飲食、零售及旅遊界別的「消費券」計劃;另外又建議推行「商場消費券」計劃,推動商場零售和飲食商戶提供折扣和「消費券」雙重優惠予消費者,以吸引消費者到商場消費。此外,他建議提高「會展業資助計劃」的資助比例至100%及擴大資助範圍,強化對虛擬展銷及電子商務的支援。至於幫助中產階層方面,他促請政府在未來一個年度調高各類現有免稅額,同時增設更多不同類型的開支免稅額,如基本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等。

代表金融服務界的張華峰表示,政府有責任致力維護本港券商持續發展,特別是紓緩中小券商在惡性競爭之下經營困難,政府應促成港交所減免各項對券商的不合時宜收費,包括暫停發出港交所參與者牌照3年、免除2,900元參與者月費、向所有本地投資者收取每台報價機的200元月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和基礎設施收費等;除協助券商節流,他亦建議政府支援券商開源,透過撥款10億元、放寬科技券限制等,支持本港金融業增聘IT人才、發展金融科技。他又建議政府優化市場監管,在疫市中穩定市場,保障小投資者利益,包括檢討IPO分配機制、快速除牌機制、放寬大股東回購限制等,又建議政府盡快讓金融服務業落實健康碼制度,令本地金融服務公司業務重回正軌。他又促請政府積極協助業界開拓大灣區市場,包括優化滬深港股通、讓本地券商參與「跨境理財通」、發展「財富通」,讓大灣區內投資者可買賣不同基金,並加強吸納中概股在港第二上市,爭取更多金融產品納入大灣區互聯互通、促成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通和「債券通」南向通,以及讓大灣區內投資者可透過「新股通」認購新股。

梁美芬表示,疫情持續衝擊本港經濟,經民聯建議政府成立「失業援助金」,向失業人士發放每月不少於8,000元、以半年為限的現金支援,以及成立10億元的「失業轉型支援基金」,協助合資格失業者轉行、轉型為自僱人士或創業。她又促請港鐵負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帶頭將旗下物業減租,並凍結未來一年票價,將八折乘車優惠計劃延長9個月至2021年10月1日,以減輕市民負擔。她又建議盡快將「兩蚊全港搭」的乘車優惠擴展至60歲至64歲的長者以及全日制學童;並將「長者醫療券」的受惠門檻降低至60歲,增加津貼金額。她建議設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生活保障計劃,為因患上新冠肺炎失去收入的感染者及緊密接觸者,提供生活補貼。在醫療方面,她呼籲特區政府落實2003年沙士報告,重啟興建傳染病大樓;並在香港或粵港澳大灣區內設立第三間醫學院,培養中西醫結合的醫療人才,為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培訓更多醫護人員;增加流動牙科醫療車的數量,令18區每區都有流動牙科車,方便服務長者及偏遠地區居民。

代表廠商的吳永嘉建議特區政府協助廠商和品牌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包括透過貿發局設立電子商貿平台,讓香港企業展示品牌及銷售香港產品;與國家商務部商討,推出「香港製造」商貿專項計劃,組織「香港製造」品牌港商商務團和海外展銷會;並向中央及有關省市反映,在土地、勞工保障等方面減輕港商負擔,吸引他們回流設廠。另外,疫情加速本地檢測認證業的發展,他促請政府加強支援私營檢測認證中心與初創企業合作,鼓勵科技商品化,並創立研發配對平台,配合「再工業化」,為有意升級轉型的廠家配對合適的科研技術,幫助他們把產品及生產模式邁向高增值、高技術的方向發展。他又建議政府鼓勵本地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共建平台,提供人才庫和培訓更多檢測認證人才,並進一步推廣本地檢測認證業至內地和海外地區,協助業界在疫情期間拓展市場。

石禮謙建議加快舊區重建速度和力度,包括本港10,000多幢樓齡超過50年的住宅大廈,以滿足住屋需求。他又促請政府有秩序地調整工商鋪和寫字樓「辣招」,提高按揭成數,並撤回所有壓抑住宅物業交易的「辣招」,振興物業市場。為優化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鼓勵房地產企業來港融資集資,他建議為在本地上市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提供更多稅務優惠,包括容許REITs將90%以上的稅收分紅時,申請豁免繳納利得稅;下調房產稅稅率三分之一,由15%下調至10%,以及下調買入物業時須繳納的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