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重推小三TSA 宜慎而重之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上月中,教育局將全港性系統評估(俗稱TSA)檢討結果提交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即時引起各方關注。有意見認為,教育局此舉是為重推一直備受爭議的小三TSA鋪路。筆者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亦任教大學多年,一直堅信「學習更輕鬆,方會更成功!」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太過相信考試,現時不少負責教育的官員無法脫離「填鴨式教育」的思維。通識教育科亦如是,本來可以開心學習的,卻弄成必修、必考、必答,甚至「三頭六臂」,考試題目深奧難明,又或過於偏重時事政治,而忽略了年輕學子開心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範圍,以及着重品格健康的培養。

在眾多考試中,筆者一直認為小三TSA實無必要。首先,TSA的目的是透過考試獲取數據來了解學生完成小三時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可是日子久了,TSA的考核變了質,連教育局自己也無法保證數據沒有受「操練」的影響,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基本能力」。試問拿着不準確的資料去分折、制訂政策以及學校的類別又是否公道呢?再者,即使數據能反映學生的「基本能力」,如結果顯示學生完成小三後能力未能「達標」,教育局是否要制訂政策在小一至小三甚至學前教育的階段大力催谷?

過去,筆者發現有關當局針對學校操練TSA而不斷將TSA的問題加深,希望獲得統計學上「常態分佈」的評估結果。曾有家長反映小朋友往往要到晚上八九時才能完成當天的「學習」,令人非常心痛。最近,當局又表示,早前推行的「試行研究計劃」採納了一些建議,將TSA題目弄淺,結果參與計劃的學校成績普遍提升及達標,但千萬要注意有關評估結果在統計學上被扭曲,變成自欺欺人。

若教育局堅持重推小三TSA,筆者認為當局必須向公眾解釋小三TSA對學校及學生有什麼好處。過去TSA一直為人詬病是「過度操練」,而其成因主要是學校害怕學生TSA的成績影響當局對「學校表現」的評估。筆者曾向負責官員反映:如當局能為TSA成績不理想的學校提供更多資源,提升學生能力,而非惹來減少資源甚至「殺校」之禍,小三TSA才值得考慮。因此,當局先要確保學校不會強迫操練才可考慮重推小三TSA。

(刊於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