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配合「十三五」規劃 發展優勢產業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隨着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特區政府應善用香港豐富的國際經驗,擴大區域經濟合作。一方面,落實與內地簽署的各項經貿協議,完善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爭取將「先行先試」範圍由廣東延伸到其他地區。另一方面,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和「十三五」規劃的落實。今年的《施政報告》第22段提到,特區政府已為此向中央政府提交建議。我認為,建議的細節應向社會披露,讓各界了解和探討。香港必須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聚焦於香港較具優勢的範疇,以促進本港產業發展和提升競爭力。

促進本港產業發展和提升競爭力

國家近年的發展策略有兩個特點:其一,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不會只求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而是要達致優質的經濟發展,以創新驅動,並重視環境保護。其二,是鼓勵內地企業、產品和投資「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我認為,香港可以憑藉本身的優勢,在國家發展中尋求更大的機遇,尤其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正如特首在《施政報告》第30段指出,本港專業服務發展勢頭良好,以法律、會計、審計、建築及工程服務為例,其增加價值在2007至2012年間的年均增長為9.9%,遠較同期整體經濟增長的4.6%為高。我認為,香港的多個專業均已達到國際水平,又具備國際網絡,在區域內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香港在內地推廣專業服務品牌帶來新機遇。特區政府應積極與內地部門商討,拓展兩地專業服務的合作,爭取香港的專業資格及資質得到承認,協助香港專業服務企業於內地成立公司,並提供一站式諮詢及支援服務。香港的專業服務亦大有潛力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例如鼓勵香港工程顧問公司與內地企業聯合競投海外項目。為此,特區政府應與內地政府磋商解決運作上的疑難。

本人現任香港品質保證局主席,亦是香港檢測和認證局委員,深感檢測和認證業是本港另一項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並支援不少其他的經濟活動。在2012年,業內約有600家私營獨立機構,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務收益總額達108.8億元。本港檢測和認證業具有健全的認可制度、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公信力、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等。自CEPA「補充協議七」起,內地已逐步向香港的檢測和認證業開放市場。因此,本人促請特區政府與內地部門加快磋商,擴闊兩地檢測和認證的互認,並優先發展一些與民生相關的服務項目。特首在《施政報告》第194段提到,政府會籌劃一所中藥檢測中心,專責為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進行研究,釐定香港中藥材標準,致力把這個「港標」及中藥檢測的參考標準推廣成為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這無疑是具前瞻性的舉措。本人建議當局進一步將範圍擴闊,增加資源投放,針對社會的潛在需求,推動食品的檢測、消費品安全及功能的認證等。同時,政府應協助業界推廣香港的產品安全和品質認證標誌,使香港發展成為區內主要的檢測和認證中心。

把握機遇 達致多贏

香港在資訊及通訊基建以及互聯網保安等方面也享有優勢,香港商品亦以質素見稱。隨着互聯網經濟發展,內地的電子商貿亦增長迅速,香港應把握這個趨勢,作為內地發展國際電子商貿的平台。特區政府應該與內地部門商討,協助解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物流等問題。本月初,馬雲先生宣布在港成立10 億港元的「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支持本港青年在阿里巴巴電子貿易平台創業,每年亦會資助200名大學畢業生到內地相關公司實習。我相信,兩地電子商貿的發展,可以鼓勵青年人創業,以香港年青人的創意和靈活性,出現香港式馬雲也是很有可能的。

我們要發展香港的優勢產業,必須配合國家發展策略和「十三五」規劃的落實,把握機遇,達致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