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財政預算惠民生 旅遊復蘇仍艱辛(黃進達) – 評論文章

在疫情通關後的第一次財政預算案,除了政府的預期開支以外,對於地方治理、經濟規劃、科創發展,乃至民生福利及青年事務等方方面面,都有覆蓋。香港市民普遍對於「派糖」有熱切期待,而商界朋友對於調撥資源營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有着合理期望。所以,財政司司長如何選擇傾斜、針對回應,平衡各方訴求,又保障政府庫房有足夠儲備,這道考題絕對不易回答。不過,經驗豐富的陳茂波司長面對未來可以預期的赤字,仍然適度派糖及投資於香港創科板塊,旨在提升香港的競爭能力。司長採納多方意見,市民受惠固然感到欣喜,然而疫情下受到重創的旅遊業是否能受惠於財政預算而趕上復蘇快車就備受考驗。

紓困要適度 助達者自達

司長於上屆政府任期中首創派發電子消費券,鼓勵市民在逆週期中繼續消費,直接刺激經濟。一為神功,二為弟子,普惠之下香港人整體消費習慣從此改變,促進網購長遠對於經濟活動有利。今次司長續派5000元消費券,當然有市民會嫌少,筆者則認為額度合理,始終政府也要看着荷包做事,在赤字之前不可能為博掌聲去派身家。

熱錢走一圈、社會精神一振。派發消費劵不單紓解民困,同時也要促進民眾消費,最終目標旨在維持社會經濟活動。司長派的糖所產生的市場激勵收獲合理成效,市民有錢收當然高興,商戶有收入又以交稅回到政府池塘當中。以這個角度理解,政府在利民紓困及促進經濟的決心,兩線同樣重視。

旅遊服務業 振作需扶持

既然金錢要流轉,當中最需要每一個經停的行業流暢「接火棒」,非常考驗服務提供者能否承得住、傳得好。以往為香港貢獻4%本地生產總值的旅遊業於疫情三年幾近停擺,面對未來司長銳意出資3億吸引更多具規模的大型盛事、會議及展覽來港,又繼「你好,香港」推出「開心香港」活動,行動與立意非常正面,然而旅遊服務行業大量專才早已轉行求生,旅行社與客運公司亦白交租金多時,政府必須考慮並支持業界回到疫情前的運轉能力,才能將美好願景變成現實。

目前業界面對幾個重大痛點:與周邊地區的同行競爭、業界啟動資金、專業人才返聘。政府成立「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向外推廣香港,重塑香港旅遊形象,有助吸引更多高增值過夜旅客來港;政府亦會帶頭舉辦大型文體盛事,成為吸引商務旅客的誘因,可以消化一部分與外部競爭的困難。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延長與加碼支持旅遊業,可以為業界復業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作為服務業最關鍵的系統因素——人才,單憑業界力量難以在較短時間爭搶人才回流,使行業回復正常接待能力和運力,就算訂單滿街,但沒有足夠人手去接單、跟進、與客戶商量妥善方案;過境接待、航空服務的有經驗人手不足影響香港待客評價等問題。過去三年政府對於旅遊服務業界雖有支持,但目前既然要重啟旅業的重要時期,在某程度上,政府應該要合理加大投入。

筆者相信,旅遊服務業對維護香港金融、經濟、貿易等國際角色相關的重要行業亦有顯著幫助。旅遊業承托各個相關行業營收的客源,但長期面對的人才流失問題仍未得到紓緩。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在下一階段政策日程上,考慮在服務性行業中研究輸入人才的優惠措施,短期內為業界打強心針。

創人所未想 求進更求新

幾個大型體育賽事、展覽與峰會,因第五波疫情之檢疫與社交限制措施,主辦單位決定轉移到其他城市舉行,當中已流失不少的商機及直接收益。鄰近與香港同質性較高的城市,比如新加坡、東京等能在會議展覽吸納過渡訂單。香港要奪回流失了的商務機會,特區政府務必要下更大的本錢,去作為吸引更大收入的槓桿。這個不能立桿見影,更需要有定力觀望在往後年度方有收成。

待機而進不如再進取一些,筆者建議政府更積極籌劃屬於香港自己品牌的大型活動,具體原創性、新念頭的會議展覽,開拓新客路的同時為業界羅致策展人才,保證可見未來香港會展與商務活動的競爭力。

總體而言,本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雖說對於旅遊服務業界而言不算完美,但預算案做到關顧基層、推動經濟、營造商機、放眼未來的幾個板塊都有涉獵,很大程度上值得肯定。筆者更希望政府能再深思旅遊服務行業的特色,盡早加力支持,下次為香港呈交一張更好看的答卷

原文刊於 : https://bit.ly/3lYWw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