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議案 – 發言 (林健鋒)

主席,我動議通過印載於議程內的議案。

主席,佔領行動剛於星期一結束。這場歷時超過兩個半月的運動,除了令我們看到一些青年人對普選的理想及訴求,同時亦令我們感受到青年人對社會有不少怨氣。他們對未來有很多焦慮。我無意將今天的 “青年向上流動 ”的議案與青年人參與佔領行動,劃上一個等號。今天,我提出這項議案的目的,是希望政府可以多些正視青年人的訴求,為他們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及機會,令他們可以向上流動。

上月,智經研究中心發表了一份有關 “青年向上流動 ”的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香港青年向上流動的空間很狹窄。最近,我和一羣青年人傾談了很久,聆聽他們訴說現時的生活情況,以及他們現時面對的困難。

其中一位24歲的青年人對我說,他副學士畢業後,出來社會工作了兩年。他說看不到自己的將來,因為現時月薪只有13,000元,他以6,000元在市區租住一間房,每月要還大學貸款2,000多元,餘下四、五千元,支付膳食及交通費後,已經所餘無幾。

另一位青年人對我說,他今年33歲,大學畢業後工作了10年。他都算有本事,和女朋友儲蓄了數十萬元,但正掙扎應先結婚,還是先置業。他們擁有的錢不算多,但人生很多重要的決定都應該在他們這個年齡做,包括結婚、生育、置業、進修等。我問他最想政府在哪方面幫助他?他說最想買一個物業。

還有一位青年人,今年38歲,是專業人士。他比較幸運,父母數年前給他一筆款項作首期置業,受惠於物業升值,加上自己努力,現時已經有數百萬元身家。我問他,現時既然有資本,會否考慮創業?他說不會,因為現時租金高昂,物價也高昂,不想冒大風險。他現時最大的目標是拼命賺錢,希望將來有足夠的錢可以移民,離開香港。

我問他為何要移民?他說有很多原因,包括這數年香港的政治環境,令他感到很侷促,社會有很多矛盾,很多爭拗,有時令他透不到氣。我對他說,其實外國的月亮不一定特別圓。我也在外國生活過一段時間,每個地方都有其難處,人家看我們好,但是“啞子食黃蓮,有苦自己知”。

主席,聽到這數位青年人的經歷,我感到有點心酸。剛踏足社會工作的青年人,覺得沒有發展機會,很難累積財富;30出頭的青年人,又要為結婚置業而煩惱;到接近40歲,有少許成就,反而會考慮移民。更令我慨嘆的是,類似的例子在香港比比皆是。

要解決青年人關注的問題,政府應該從多方面入手,聆聽青年人的訴求,並且訂定可行的政策及措施,為青年人提供發展機會及空間。主席,以下我從4方面提出我的意見及建議。

第一,是聆聽及充分掌握青年人的意見。Facebook上很多青年人及他們經常瀏覽的羣組,經常批評政府官員很 “離地”,即很不接 “地氣”,不了解民意。其實,我知道政府已經有很多渠道去了解民意,收集民意。不過,時代與以前很不同,過往透過與人的接觸、傾談、看雜誌等方法了解民意,但現在我們很難以傳統的方式及思維去處理相同的事,解決新一代的問題。

特別在現時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些負面消息很容易透過互聯網無限發酵。例如,政府推動某項政策,可能有100個優點,但因為有一個爭拗點,被人上載到互聯網無限放大,整件事就會變成 “超錯”。所以,我認為政府有需要增加掌握民意的途徑,例如學習新的通訊工具及方式,與新一代溝通,而且要有新思維,以新方法去解釋政府政策,令政府的工作可更貼近民情。

除此之外,從今次佔領運動看到,青年人希望他們的聲音受到重視,他們對政府政策及社會問題,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我認為,政府可以加強青年人在諮詢架構的角色,例如在中央政策組下,設立青年議政平台,並且嘗試邀請不同的青年朋友,參加不同的諮詢委員會,廣泛吸納青年人的意見,同時亦可以藉此機會培育議政人才。

第二,是加強對青年人的培訓及支援。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顯示,本港男、女青年組別的收入中位數,在2001年至2013年這12年間,平均增幅不足 20%。一位現年 33歲的青年,假設他長期處於收入中位數,即他在20歲時賺取1萬元月薪,至去年,他每月仍賺取17,000元。這12年間樓價及物價飆升,但薪金只有輕微增幅,如果大家是這類青年人,又怎會看到將來呢?怎會看到希望?

當然,青年人收入不理想,其實有很多原因。例如,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盈利。如果它們盈利不高,又怎會有錢加薪呢?又例如,有些青年人對我說,他覺得找工作夠吃夠用便算,不會為公司拼命。老闆看到他這種表現,又怎會讓他升職,加薪給他?在客觀的環境上,我認為青年人收入不理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升學和創業發展空間不足。

智經研究中心最近發表有關“青年向上流動”的研究報告指出,學歷依然是向上流動的重要資本。曾經接受專上教育的人士,40%能賺取高收入,但未接受過專上教育的人士,只有 7%可以有高收入。我亦留意到在升學方面,現行的教育制度有不少安排影響了青年人向上流動,包括副學士畢業生在升學銜接和就業方面困難重重,更可能要背負10多萬元的學債,令他們出來工作後的最初十年、八年都是為還債而工作。我認為政府應該詳細評估現時本地資助大學學位的供求情況,同時為合資格而未獲取錄入讀本地資助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更多出路,包括為副學士畢業生提供更多資助銜接學額。

至於創業方面,80年代初期,受惠於國家改革開放,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只要肯捱肯搏,願意出去闖一闖,四處都是機會,因此湧現了不少白手興家的企業家。但是,這數年,香港的經濟環境改變,經濟發展速度減慢,租金貴、物價高,雖然不少青年人有創業的動機,但實際創業的比率較鄰近地區為低。所以,我希望政府可以加強支援,令他們更有創業的動力。

經民聯在施政報告建議書中提到,希望政府注資 50億元成立“青年創業基金”,提供低息貸款予青年人創業,由銀行審批,政府擔保八成本金和津貼50%的利息開支,同時組織工商界人士和高級行政人員擔任他們的mentor(譯文:師友)。我們亦建議政府撥款20億元成立“青年創業園”,並且為創業人士提供一站式服務,避免創業者在多個機構和部門之間奔波,改善政府支援服務的效率。

第三,是擴闊青年人視野,並且讓他們發揮潛力。主席,在我接觸的青年人當中,不論政治立場為何,有很多人都很優秀,有上進心、有創意、勇於追求新事物。他們缺乏的是甚麼?是機會。所以,政府和社會都需要為下一代製造機會,令他們擴闊視野,累積更多經驗。我認為政府可以與貿易發展局及工商專業界合作,舉辦大型的就業博覽和論壇,增設獎學金和領袖培訓課程等,協助青年人了解自己的職業路向,為投身社會做好準備。

政府亦可以透過配對基金形式,資助學生暑假期間到海外或內地短期實習,並且鼓勵青年人參加不同地方的工作假期計劃,衝出香港,一邊體驗當地文化,一邊工作賺取旅費。當然,政府亦要營造產業多元化的經濟環境,令青年人不單着眼於數個主流行業,令他們即使在各行各業發展,都有發揮的機會。

第四,是協助他們置業安居。安居樂業是大部分市民的願望,政府應該提供一個好的社會環境,令青年人可以累積財富,改善生活,並且能夠置業安居。很多青年人對我說,以今時今日的樓價,如果沒有家人的協助,無論怎樣節儉,可能一生捱苦,也無法“上車”。

我認為政府有責任開發土地,增加房屋供應,增加興建居屋作為置業階梯,並且增加私人住宅供應來穩定樓價,令樓市健康發展。青年人如果可以安居樂業,便會更有動力力爭上游,改善自己的生活,亦有助推動香港的進步。

當然,現屆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增加房屋供應,但似乎遇到了不少阻力,包括新界東北發展。我覺得在這一點上,青年人不可怪責政府,大家都要反思一下,我們現時遇到的問題應該怎樣平衡和取捨。

最後,我想勉勵一下青年人,希望他們懷着積極的心態,面對社會帶給他們的挑戰和機遇。因為每個時代的青年人都有他們需要面對的困難,正如他們現時喜歡聽My Little Airport的歌曲,但我們以前卻喜歡許冠傑。

主席,雖然有些青年人未必滿意社會現狀,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一定沒有出路,因為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青年人亦應該放下唯我獨尊的心態,應該尊重其他人的意見。我知道青年人很討厭家長式教育,所以我亦不說太多了。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