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優化長遠規劃改善民生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本年度首次立法會會議通過了我提出的動議,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長遠而全面的基建規劃,確保適時提供充足的土地及基建配套設施,並切實而有序地推行,讓香港達致可持續發展。此外,本人提出的另兩項修正議案,分別促請當局制訂本港長遠的鐵路發展藍圖和推動大嶼山發展,均獲得通過。今年的施政報告對這些課題都有一些較實質的回應。但更重要的是,相關的政策措施如何全面地制訂,和如何有效地落實。

施政報告提出改變土地用途、發展綠化地帶、增加地積比率和研究開發地下空間等措施,以持續增加短、中、長期的土地和房屋供應,達致未來十年供應四十七萬個單位的新目標。特首解決房屋短缺問題從增加供應着手,是對症下藥之舉。然而,對此亦有必要強調整體規劃的重要性。例如,若要增加市區土地發展密度,有可能增加現有社區及交通設施的負荷,難免招致地區人士反對。至於改變土地用途,往往牽涉漫長的規劃程序,應該按輕重緩急有序地處理。另外,更不能忽視土地的其他用途,例如撥出土地支援工商業,特別是新興產業的發展。我認為,政府進行相關規劃時,既要兼顧交通配套、社區整體發展、環境優化,亦需平衡土地的不同用途。

除了繼續推動發展新界東北及洪水橋,特首又決定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研究進一步開發大嶼山及鄰近地區,善用區內各大型基建的效益和珠三角的協同效應,發展「橋頭經濟」,並打造「東大嶼都會」,以容納新增人口,並發展新的核心商業區。這無疑提出了一個誘人的前景,但必須注意,自從回歸以來,歷屆政府都曾經提出發展大嶼山,可惜一直議而不決,延誤多年。我期望本屆政府能夠引以為鑑,穩妥地推進諮詢、規劃、落實等程序。在整個過程中,必須有相關持份者的參與,包括規劃、建築及工程等專業界別代表,旅遊、物流、環保等行業代表,大嶼山及其周邊的地區人士等,以便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然而,任何大型規劃要有效落實,當局須投放配套的資源和人手。本人作為工程界的議會代表,對於本港各項工程欠缺長遠整體規劃,以至業界「一時餓死,一時做死」,深表關注,在立法會多番着重指出,每項大型工務工程,都是牽一髮動全身。

面對區域競爭加劇,特區政府必須盡快優化各項長遠規劃,以增加本港整體競爭力,改善經濟民生,回應社會訴求,創造更多機遇讓新一代向上流動。

(刊於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