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美鬥而不破?美國智庫報告的啟示 (張俊勇 ) – 評論文章

 

近期,一份由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於2016年受美國陸軍委託撰寫的對比中美兩國軍力的報告《與中國開戰:不可思議之議》(War with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Unthinkable,下稱《報告》),因中文譯本已放網上,於發布兩年後又受到一定程度的討論和關注。

有關2015至2025年中美兩國之間是否可能發生戰爭、戰爭形式、規模如何,以及勝敗和影響這些看似不可能的問題,《報告》有較為全面的討論;雖然《報告》難免有所偏頗,但是一些處理中美關係的思路還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

能否避免衝突在於危機管控

雖然《報告》那「與中國開戰」的標題較為聳動,但內容認為雙方發動對另一方有預謀的攻擊的可能性很低;也就是說,中美都不會蓄意開始一場戰爭。不過,雙方在很多關係上都一直處於較為緊張狀態,這種局勢可能會擦槍走火而發生意外的軍事衝突。

《報告》列出5個可能演變為軍事衝突的情況,包括中日在東海的領土爭議、中美在南海關於所謂航行自由和主權的爭議、中美在北韓可能崩潰中的不協調的軍事干預、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可能發生的海上事故。所以避免中美可能出現衝突,關鍵在於雙方的危機管控,而雙方對同一問題的認識上可能存在不對稱的利益和終點,如果不能有效了解這些不對稱利益,便可能錯估對方在某一個問題上開戰的可能性。

比如,《報告》提到,大陸防止台灣獨立的決心,會比美國阻止大陸武力統一台灣的意志來得堅決;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可能更願意堅決鬥爭,以阻中國獲取南海控制權,而中國可能更傾向和平解決。

《報告》推演中美可能發生戰爭的4種情境,分別為短期高強度戰爭、長期高強度戰爭、短期低強度戰爭和長期低強度戰爭。這4種模式中,只有短期低強度戰爭不會為兩國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也不會有國內政治的震動。

無論哪種戰爭形式,對雙方的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都會有很大損失和影響,甚至會引起國內政權不穩。《報告》一再強調,雖然中國的軍事實力日漸增強,美國無法輕易於短期內戰勝對方,但即使到2025年中美軍事實力的差距拉近,中方也難以獲勝。

《報告》看似有點危言聳聽,但「危言」未必「聳聽」。《報告》要分析美國的戰略和獲勝的可能,向美軍提議在軍事發展和戰爭準備中應有的改進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對比現雙方軍力和10年的發展,提出可能的各種戰爭形式,會對雙方造成的嚴重損失,是在提醒戰爭的危險程度和避免戰爭的必要性。

即使10年後,美國對中國在軍事上依然佔有優勢,然而兩大強國的全面戰爭,就算勝利也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正如《報告》的建議,美國要擴大與中國在和平時期、危機發生時的交流以管控危機,即使對可能發生的武裝衝突,也應該做好能夠限制戰爭的範圍、強度和持續時間的方案,以減少損失。

《報告》發表時還是奧巴馬當政的2015年,誰也沒有想到特朗普會成為美國總統。這位以美國利益優先、大行保護主義的狂人總統一度四面開火,在與中美兩國利益相關的問題上也頻頻出招。《報告》列出的中美5項可能演變成衝突的熱點上,特朗普上台後,朝鮮核問題曾日趨白熱化,幾乎瀕臨戰爭邊緣;台灣問題上,美國國會也有諸如《台灣旅行法》和《國防授權法》中的台美軍艦互訪條款等挑釁行為。

特朗普的外交安全內閣人事變更頻繁,被認為是極端、好戰的博爾頓(John Bolton)獲任命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輿論普遍認為他將把美國推向戰爭邊緣。不過,大國關係遠比博爾頓在小布殊總統任內擔任副國務卿所要處理的伊拉克戰爭問題來得複雜。大國之間的戰爭也不是可以在推特上吹水。在實際國際情勢的發展上,朝鮮核問題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曾經相互叫囂的美朝領導人即將迎來歷史性的會談。

雙方為談判留有空間

由此可見,無論看似極端的美國和北韓都在控管戰爭的風險,作為利益相關方的中國也積極推動問題的和平解決。在這個可能引起大國軍事衝突的問題上,中美都沒有辦法承受兩國交戰的後果。絕大多數的叫陣只是各方博弈的籌碼,但沒有人願意看到局勢發展到不可收拾、數敗俱傷、沒有真正贏家的地步。

從中美軍事上的可能的戰爭風險分析推而廣之,再看近期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爭端——美國以301條款啟動對華有關600億美元價值商品的懲罰性關稅措施,而中國在提出反制先前美國鋼鋁關稅的128項商品的關稅增加清單後,更出台包括大豆和飛機在內的106項商品加徵25%關稅的應對政策。

特朗普以所謂美國利益優先為藉口,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遭到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批評。相對於軍事實力,中國在經濟方面其實更有能力和籌碼與美國進行「戰爭」。但是,貿易衝突發生至今,中方的回應仍留有餘地,對於大豆、飛機在內的106項商品的關稅加徵措施尚未提出實施日期。

在貿易戰開始後,劉鶴副總理與美國財長努欽通話溝通。美國表示懲罰性關稅措施也尚有60天的窗口期,實際上都是為雙方談判留有空間。全球目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全面貿易戰,會給雙方和世界經濟造成的損失可能不亞於一次軍事衝突。如何加強溝通、避免衝突、防範和管理風險,最後實現共贏,才是中美在各種問題上所應該採取的態度。此時,我們再看蘭德公司這份「預告」戰爭的《報告》,更大的意義是要居安思危地避免衝突,無論軍事還是經濟。

習近平主席在剛結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表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基於這樣的和平發展政策和主張,中國一定能管控並解決好與其他大國之間分歧,繼續向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努力。

 

(刊於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