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施政報告》致謝動議 – 發言(梁君彥)

施政報告的內容廣泛包含了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及改善民生的多項政策、加快土地與房屋規劃等措施,並在推動青少年工作方面有不少着墨。施政報告亦延續現有支援工商界的措施,在推動經貿、創新科技發展、吸引外來人才及增加勞動力供應方面,回應了工業界的一些訴求。雖然施政報告沒有利用創新思維提出新的政策措施,但卻是3份施政報告中最務實進取的一份。事實上,這亦是一份實事求是的施政報告。

在經濟發展方面,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認為政府的建議多元化及有前瞻性,可以開拓科技新領域,推動香港新產業的發展。不過,政府必須正視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以免拖慢香港經濟發展及服務質素。現時,由於議會內外關係緊張,在推動過程中遇到不少阻力。我希望政府可以展現魄力,爭取市民支持,落實有關政策,提升競爭力,讓香港可以跨步向前。

我會在這一節就推動高增值產業、本港工業回流、發展九龍東及支援中小型企業(“中小企”)等提出意見,希望當局認真考慮並接納。工業為政府帶來穩健的財政收入,並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有利社會穩定。以德國為例,德國一直重視工業發展。在2014年,在歐洲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1.5%,其中出口增長3.7%,較2013年的1.6%增加接近1倍。因此,香港的經濟不應只偏重某些服務業,因為服務業亦須依靠實體經濟和工業才會有生意。

特首雖然在施政報告中公布了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策略,但有關策略只集中於住宅和商業用地,完全沒有提到撥地發展工業。行政長官在競選期間曾多次與工業界朋友會面,但卻連續3年在施政報告內沒有提出具體工業政策。就此,工業界均感到失望。

昨天,香港工業總會 (“工總 ”)發表了《 珠三角製造研究系列 (四 ) –  香港工業未來的出路》的調查及研究結果。該報告初步提出警示,指出廠商現時進出口皆不經香港,要麼將物料和機械直接運往內地,要麼直接使用國內製造的設備,而其產品亦不再經香港出口,令本港四大支柱產業中的物流業和貿易業變弱。

此外,隨着內地推行經濟轉型,不斷上調工人工資及實施勞動法等新法規,令內地生產成本越來越接近香港,因此很多企業想回流香港發展,特別是科研及高增值業務,例如模具、印刷、電子、化學用品及藥廠等。不過,它們正面對3個問題:土地不足、人才斷層及社會一直對工業有負面印象。凡此種種,政府需要着手處理。

要吸引業界回流,當局必須多管齊下,才可以令廠家再次扎根香港,包括提供足夠的工業用地。很可惜,土地不足一直是窒礙香港工業發展的關鍵原因。工業邨雖然長期爆滿,但當中很多土地只用作儲存貨品,未能地盡其用。我很高興政府終於踏出第一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適度提高香港科學園(“科學園”)的發展密度,善用科學園內的土地及研發設施,以及着手制訂工業邨政策。我希望政府在興建第四個工業邨時會利用新政策,切合高增值及綠色工業的需求。

在人才方面,由於很多港商皆在內地設廠,變相培訓了很多內地人才,但間接令香港出現接近20年的斷層。此外,社會一直對工業有負面印象,很多父母皆不願意讓子女入行。當局首先要改變社會認為工業是密集式、低技術的刻板印象,然後加強培訓及鼓勵青少年入行,才可以為工業界注入新血,發展高增值及同時增加青少年向上流動的機會,達致雙贏局面。

主席,隨着成本上漲,需求減少,亞洲的製造業近期或會出現放緩。本港工業朝自動化生產發展、增加產品附加值、建立自有品牌,並發展網絡銷售,把傳統工業結合創新科技,為產業升級轉型,才是長治久安的方法。

世界經濟論壇在去年 9月 2日發表的《 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連續6年取得第一位,新加坡和美國分別排行第二及第三位,而香港只是排名第七位,原因是香港擁有完善配套,金融系統有效、可信和穩定。所以,該報告指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最自由的經濟體,但亦同時指出,在高等教育、創新及科研質素等方面,香港仍有不少改善空間,建議香港可以借助高技術推動創新經濟發展。

去年10月,美國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公布了2014年全球最有價值百大品牌,第一名當然是蘋果公司。在25年前,蘋果公司每股只是4.11美元,但昨天已升至122美元,品牌價值為1,189億美元,市值7,107億美元。在百大品牌當中,科技公司佔了13個。由此可見,發展高增值的創新科技產業是世界趨勢。

香港有充分條件和優勢發展產業。我們有很多獨具慧眼及有創意的人才,只要當局推出政策措施培育及匯聚他們,香港將可以成為區內首屈一指的高增值產業中心。可是,面對瞬息萬變的經濟體系,即使企業有意投放資源在創新科技上,增強企業的營運和發展,亦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引路。

現時,創新及科技發展的相關政策分散在政府不同的政策局,以致政府有時候不能保持一致。因此,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可以統籌所有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為香港的企業帶來一個新平台,在不同的領域發揮所長。在此,我呼籲議員不要再“拉布”,盡快通過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

主席,建立品牌是一門生意,不能只依靠設計師,而需要整個團隊配合,要有設計、方案及市場策劃,加上政策支持才會成功。香港擁有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而產品質量及安全度在國際上享有高度信譽,因此“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這個品牌對很多人來說,是等於優質、可以放心使用、值得高度信賴。只要政府推出政策,以3倍扣稅等措施鼓勵企業升級轉型及朝高增值方向發展,而本港廠商亦引入適當規模的高增值工序,包括開發、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專利註冊等高端部分,再善用珠江三角洲生產基地負責生產和製造,便能將“香港製造”的產品發揚光大。

政府銳意把九龍東發展為香港第二個商業中心,繼之前提出“起動九龍東”之後,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指出要把九龍東變為 “聰明城市 ”的第一個試點,涵蓋九龍灣、觀塘及啟德發展區,當中會優先發展舊區,計劃會在今年展開研究。

在發展九龍東時,政府要有遠見,而在興建商業中心時,亦可以考慮保留觀塘碼頭及啟德具有舊區特色風貌的地方,開拓新的旅遊景點,以吸引本地及海外遊客。當局可以參考泰國曼谷的Asiatique The Riverfront夜市。它的前身是一個港口,是促進泰國經濟繁榮的功臣之一。然而,隨着時間流逝,Asiatique及附近已變成一個舊城區,但經過精心策劃後,泰國政府保留Asiatique的碼頭和舊倉庫的原貌,再重新設計包裝,令它在2012年搖身一變成為集合吃喝玩樂於一身的觀光夜市,不但為碼頭賦予新的生命力,吸引很多人潮,亦為這個老城區注入新活力,成為泰國新的夜遊景點。這是都市更新的成功例子。“聰明城市”不應該只局限於應用高端科技來建造、管理及營運,政府要從全方位考慮,為“聰明城市”設定特徵及指標,包括競爭力、社會及人力資源和生活質素等。只要政府善用民間智慧和社會及天然資源,為市民締造一個聰明的作息環境,香港就可以變成區內的智能城市。

主席,雖然一如過往,政府很多工商政策措施都吸納了工總的意見,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政府今年對經濟的扶持重點似乎只在於創意產業方面,忽略了現時分布於各行各業的傳統中小企。尤其是,特首在競選政綱中提出“積極支援中小企”的措施一直未有兌現,而今年的施政報告對中小企更隻字不提,難免令不少中小企感到失望。從業界的角度而言,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有助推動科技產業,正視本地產業空洞化的問題。然而,我們期望政府多走一步,推出支援工商業發展的措施,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優勢。

在日前公布的“2014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評選活動中,違法佔中被選為首位,反映違法佔中對商界的衝擊。持續79天的佔領行動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政府仍未能全面評估商界今次的損失。早在佔中期間,不同行業的中小企負責人向我們訴苦,指他們的業務大受打擊,流動資金變得緊絀。

經民聯當年提出1,000億元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正是要協助企業解決困難。因此,我們期望當局在非常時期推出非常措施,仿效2003 年SARS及2009年金融海嘯時提出的紓困措施,重推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的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經民聯促請政府為受佔中影響的中小企設立貸款擔保計劃,為企業提供新的支援渠道,減輕他們營運資金周轉困難的壓力,協助他們渡過難關,亦能保障員工的“飯碗”。

主席,2015年對香港而言是重要亦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經歷2014 年激烈的政制紛爭後,社會需要更多時間休養生息,解決經濟及民生的切身問題。我期望行政長官能夠落實施政報告所提出的建議,帶領社會走出撕裂,讓香港人重新出發,亦期望政府會盡快公布怎樣具體落實完善吸引外來人才計劃,以及改善勞工短缺的措施,以免一切流於空談。工業界亦要求政府在經濟及土地政策方面,積極考慮發展高增值工業,使經濟得以多元化。

雖然本港現時差不多全民就業,失業率只有3.3%,但香港整體的經濟增長只有2.2%。這是對政府的一個警號,當局要加快經濟增長,以免全球經濟變差時沒有足夠中產支撐。屆時,本港可能會面對嚴峻的考驗。

我希望政府在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能提出具體支援中產及中小企的措施,特別是協助受佔領行動影響的企業,以重建海外企業及旅客對香港的信心。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