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輸入外勞 豈能迴避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甫至六月,既是莘莘學子畢業季,亦是求職旺季,在此我祝願年輕人早日找到心儀的工作。近年本港勞工市場處於接近全民就業狀態,失業率更跌至百分之二點八,多個行業求才若渴;政府應在確保本地人口優先就業的前提下,以靈活、彈性方式全方位輸入外來勞動力,以解燃眉之急,促進本港多元經濟發展。

基建乏人手 影響經濟

事實上,政府計畫在未來數年積極推動「智慧城市藍圖」;大力增加房屋供應;推展多項大型基建工程,包括大量的填海、土地開發及建築工程;如果政府任由勞工短缺問題惡化,更好的經濟政策,都只會淪為空談。

為了讓創新科技活動在本港蓬勃發展,政府早前宣布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畫」,輸入海外及內地科研人員,最快可於一個月內完成審批及簽證。合資格的公司包括在科技園及數碼港從事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數據分析等尖端科技行業;我期望政府下一步能將計畫開放給全港合資科技公司,將有助培訓本地人才,促進創科和智慧城市的發展,為年輕人提供更大的舞台。

與此同時,建造、護老、零售、餐飲均是欠缺勞動力的重災區;多項大型基建和公屋項目即將上馬,再考慮到本港人口老化,勞工供應即將轉呈下降趨勢,預料會需要大量勞動力。對員工而言,人手不足令他們面對更大壓力和工時長的負面影響,亦會造成服務質素下降。雖然當局推行「補充勞工計畫」及其優化措施,但至今仍被批評成效不彰,未能徹底解決問題。

工時長 服務業質素降

有見及此,政府需要從宏觀層面處理勞工問題,避免未來各項基建工程青黃不接。政府應踏出果斷的一步,在不影響行業質量及安全的前提下,按行業實際需要輸入外來勞工,並將計畫範圍擴大至所有受人才短缺影響的行業。

在特首林鄭月娥上場快一年之際,政府已投資多個基建工程項目、新興創科產業及數碼經濟,社會各行各業將可從重大商機中受惠;但是,勞工短缺的嚴峻問題已困擾不同行業多時,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展現其「管治新風格」,妥善處理人力資源的問題,全方位引入外來勞動力,以免香港的經濟發展陷入樽頸位。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