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達成九十日的「休戰協議」,讓連月以來的緊張氣氛本應得以緩和;可是,香港各界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現階段有關危機並未完全化解,近日股市顯著波動,反映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談判進展;另邊廂,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近月紛紛獲安排到美國「反映香港情況」,他們名義上是談經貿,實際上卻是講政治,針對香港問題對北京作出一些不盡不實的指控。我真的不明白,他們是想救香港,抑或害香港?
說三道四 令國際誤會
美國國會轄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C),早前發表年度報告,聲稱香港的自治及言論自由受到北京「嚴重侵蝕」,並建議美國重新審視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我在此重申,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是世貿框架下的獨立關稅區;自回歸以來,香港一直按照《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外國不應以任何理由和形式介入香港事務。
更令人擔心的是,近月有反對派政客先後獲安排到美國「反映香港情況」,但他們訪美帶來的客觀效果,似乎不是向國際社會講解香港的經濟情況,也不是游說美國相信和支持香港的貿易發展,而是為整體形勢火上加油,將事件政治化,令國際社會產生誤會。
現時是中美談判的關鍵時期,我認為,真心為香港人做事的政商界人士,應該放下爭拗,聚焦長遠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繁榮穩定;香港各界亦必須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作用,鞏固「一國兩制」方針,為本地經濟注入新動力,以抵禦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如果處處對香港問題說三道四,將所有矛頭指向中央,不但無助解決爭議,更會招人話柄、為別人增添彈藥。因此,我奉勸這些政客:「講少句、當幫忙」!
貿戰之際 為別人添彈藥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縱然外圍經濟環境充滿挑戰,但在國家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今天,香港既有「一國之利」,也有「兩制之便」,可發揮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面對「一帶一路」及大灣區機遇,特區政府與工商界應積極參與其中,推動本港長遠經濟發展;港商亦應借「一帶一路」的東風,與不同國家建立經貿合作,加強自身實力,才是立足之本。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