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出台,特區政府將西九總站部分區域劃作內地司法管轄區,讓內地執法人員進行海關、出入境和檢疫等工作;有關人員工作完畢後馬上回內地,不會在港留宿。
無疑,「一地兩檢」能否落實,是高鐵的效益所在,也是香港能否在鄰近地區競爭中急起直追的重要一環。而「一地兩檢」並非新鮮事,全球已有不少成功例子,如美國和加拿大、英國和法國之間,亦有類似安排,美加之間甚至連飛機都可以實行「一地兩檢」,目的都是以快速通關來方便旅客。至於法律問題,雙方均能通過條約解決,無損領土及司法主權。
好事被演譯為壞事
再者,高鐵通車明明是一件好事,香港段雖然只有二十六公里,但可與全國現時超過二萬二千公里的高鐵網連接,一直伸展至中亞地區,以至將來連接到東盟國家。可以預見,高鐵在明年第三季落成後,將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可是,反對派對政府提出的法律理據視而不見,對官員作出的詳細解釋充耳不聞;部分政客更將「一地兩檢」包裝成政治炸彈,將簡單問題複雜化,給方案扣上「割地」、「跨境執法」、「港人被抓回內地」等帽子,企圖誤導公眾,刺激兩地矛盾。
特首林鄭月娥形容,「一地兩檢」是本屆政府最嚴峻的考驗。事實上,在這個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任何好事都很容易被演繹為壞事;特別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網上充斥假新聞和以偏概全的資訊,而公眾卻愈來愈依賴通過facebook和WhatsApp等社交平台或通訊工具接收資訊,一張假圖,已能牽動萬千人心。如果沒有求真精神或分辨真偽的能力,謊話說一百次便成了真理。
政府主動出擊釋疑
因此,政府有必要向公眾作出細緻深入的解釋,令市民明白高鐵帶來的好處,以及減少不必要的憂慮;政府更應與時並進、主動出擊,以快速而有效手法應對流言蜚語,針對不實傳聞進行消毒。
當然,官員亦要與不同持份者溝通及建立互信。我期望當局盡快向立法會交代各項細節及工作,以及向公眾講解《合作安排》的內容,如口岸區設立及管轄範圍、對旅客出入境的監管、應急機制及爭議解決方法等,以釋疑慮。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