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發表十月發表,隨着《國安法》實施及完善選舉制度的落實,市民期望特區政府利用這個得來不易的契機,重新凝聚各界力量,解決積存已久的深層次問題,並帶領香港走出經濟困局。其中大灣區建設是一個最佳切入點,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帶來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經民聯日前與特首林鄭月娥會面,就《施政報告》提出合共一百多項政策建議,當中涉及融入大灣區建設、強化金融中心地位、支援中小企、吸引人才、開拓土地、加快市區重建等多個範疇。我向特首表示,疫情重挫各行各業,工商界特別是中小企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我促請政府盡快設立「大灣區商務通道」,允許已接種兩劑疫苗及完成檢測的兩地經貿人士,能夠免隔離在區內自由往來,這個雙向的安排能令兩地商務往來以至旅遊皆可以逐步恢復,從而帶動經濟活動,因此特區政府應積極向中央爭取。
便利措施吸引人才來港
近年來,大灣區內多個城市皆推出具競爭力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及資金落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我們必須善用「一國兩制」優勢,爭取香港成為大灣區建設的「舵手」。因此,我促請特首向中央爭取向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發放「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吸引外資公司來香港設立地區總部,讓香港匯聚更多人才及外資公司;政府亦應進一步優化「港人港稅」安排,劃一適用人才類別,以直接免徵方式代替「先繳後補」,透過優惠及便利措施吸引人才來港。
除此以外,政府亦都需要推動粵港澳三地的金融合作,以及協調粵港澳三地市場機制,協助香港企業進軍大灣區以至「一帶一路」市場。我促請政府檢視香港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制度及法則,同時與內地相關部門緊密聯繫,協調區內城市做好專業資格互認產品標準互認的工作,協助業界在大灣區大展拳腳。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及國家智庫知名專家即將訪港,向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商會及青年代表等介紹這項重大國策。我期望,各界可趁着這個良機積極發聲,顯示香港在人才及制度等多方面的優勢,向中央爭取進一步加強香港在大灣區發展的角色。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