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立法會為何要關注通識?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日前,有中學校長何滿添在報章上撰文,認為本人對通識教育的關注一定是有「政治動機」。我想說清楚一點,我之所以特別關注通識教育,第一、是因為它是一門新科目;第二、亦因為我收過不少持份者包括老師、學生及家長向我表達對通識科推行以來面對的問題;第三、作為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對於教育問題包括新高中文憑試的一門新的必修科所面對的問題,有不可推卸的跟進責任;第四、我是兩名中學生的家長。希望大家不要「抗拒」關心。

來自不同黨派的立法會同事,包括李慧琼和陳志全最近都在立法會提出書面質詢,表達對通識教材及課程設計的關注。除非何校長建議立法會議取消教育事務委員會,否則立法會必然繼續關注通識教育、大中小及幼兒教育出現的問題。可能何沒有關心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工作,否則絕對不會認為通識教育是立法會議員不可關心的議題。

筆者並非如何校長所說的要求通識必須「去政治化」、「任何與政治相關或社會議題均排除在課程和考核範圍之外」,只是擔心教材會有明確的政治取向。作為教育界人士,何校長沒有理由不明白,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可根據《教育規例》(第二七九章,附屬法例A)第九十八(二)條,就任何學校傳播政治性資料或表達政治性意見方面,向該校的管理當局給予書面指示或其他指引,以確保該等資料或意見並無偏頗。

通識教育是眾人之事

何校長一再強調「教育專業自決」,認為「(通識科)如有需要改動,理應由專業自決及按機制行事」,並嚴詞拒絕「業界以外的人士指點議論」,何進一步認為考評機構應「中立自決」,不應受任何「外界干預」。希望何能明白,任何使用公帑的「專業」決定要受立法會監督。

筆者除了是立法會議員,亦有逾二十年的大學教學經驗,評一評通識也不足為過。我並非因為今年的通識必答題才提出質疑,而是多年來一直持這樣的意見,就是希望孩子學通識,要學得輕鬆開心,通識科以較輕鬆方式去考核,更為適合,並不是想「指指點點」,一切都是為孩子的教育。

如果何校長所謂的「教育專業自決」,是通識科只容許一批不可公開的人去說,那麼,想問誰委任「那批人」,委任的機制又是甚麼?恕我真的不了解這個機制,因為我們每次想了解多一些,答案都是「保密」。我只知道當一些通識老師,尤其是所謂半途出家,如有音樂、宗教科、化學科目的老師被逼轉教通識科時,實實在在面對的困難,尤其是他們要朝着所謂的「必答題」惡補「政治」,忙碌中唯有找報紙社評來「頂檔」,然而,這些老師卻一直缺乏適當的協助。一些家長近期向我表達憂慮:說「佔中」倡議者到不同中學去以通識為名,灌輸他那「癱瘓中環」的計畫。至於為何這些求助者不敢直接向教育局或校方表達,而選擇找立法會議員求助,恐怕是擔心工作或校內成績受影響。

世界在變,時代在變,通識教育界必須改變觀念,持開放態度虛心聆聽社會上不同持份者的聲音。因此,我們要問,為何通識科的討論,要分「你我」,大家不都是為了莘莘學子嗎?為何一些對通識科真誠的意見,不能由社會上反映?為何有些人要為通識科的討論築起高牆,成為封閉的孤島呢?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