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期望教育界還有辯論空間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拜讀十月十四日《教協報》企圖以政治壓力,要求本人道歉,實在萬分無奈。其實,筆者早在九月二十八日的《再談通識科》、十月十二日《訴諸情緒無助通識科討論》講清楚,但教協視而不見。聯席一再強調,我們憂慮的,「並不是泛指通識科老師,更不是指其他科老師。」本人在文中清楚說明,聯席「深信大部分通識科老師都是公正、熱心的」,憂慮的是小部分通識科老師利用課堂向中學生鼓吹佔中,這一切發言均在報章刊出。儘管如此,教協仍舊訴諸情緒,抹黑本人的言論為針對所有通識老師,更誇大說聯席在針對全港老師。

理性辯論 不應打壓

聯席向來提倡,通識課可自由探討政治議題。我們只是認為,佔中等具高度爭議性、行動性的政治事件不應列入必答題。讓我在此嘗試羅列一些支持聯席觀點的意見:

一、就在上月,香港通識教育會仿效教協的佔中教材,以公民抗命及佔領中環為題,舉辦通識科模擬考試,共六百七十三名同學參加,閱卷員是在考評局當評分員的前綫教師。是次考試結果:第一,多達四成八考生不及格,第二,在問及考生對公民抗命的立場的題目上,多達四成五試卷經兩位老師評分後,出現兩次分數差異大的情況。(九月三十日《文匯報》A21)

二、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侯傑泰指出,「這些在社會上爭辯已久的題目,正反雙方均已提出了大量討論角度、研究或理據,學生難以提出更佳的觀點,於是學生只能鸚鵡學舌,背誦老師或政黨的『標準答案』。」(六月十九日《明報》A28)

三、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黃家樑認為,「依筆者觀察,通識科極可能已踏上『政治審查』和『政治宣傳』的方向,各方務必注意,否則自毀長城。」 (九月九日《文匯報》A47) 他又在另文《憑誰來定通識卷優劣》指出,「評分準則難以掌握」(五月二十四日《大公報》A30)

四、香港通識教育會羅國潤老師亦同意,「通識科是必修科,其成績影響學生的升讀大學以至未來的前途。因此,有關評卷的問題引起教師、家長和學生的疑慮是可以理解的。」(九月十六日《大公報》A29)

一直以來,聯席與不同意見者都是筆戰,不會大喊大罵,沒有進行甚麼政治行動,遊行示威之類。聯席亦沒有邀請其他政黨政團加入,為的是讓這個討論可以更加理性,講道理,讓不同意見者好好討論,縱使我們無法說服對方。

《教協報》以文革式手段,扼殺與他們不同的意見,是否要製造白色恐怖,讓不同意見者寒慄?教育界不可能再有理性辯論嗎?

學生憂評核主觀

考評局是公營機構,最近又說派花紅,公眾對其進行監督是我們的職責。筆者作為立法會議員,協助家長代表與考評局代表見面,討論如何改善通識科的教學與評核制度問題,理所當然。

其實,坊間一直有改善通識科的聲音。今年初,「明愛關注新高中學制青年小組」訪問一千四百多名同學,六成三受訪者「不信服通識科的考核準則」,擔心評核主觀 (七月二十一日《公教報》)。筆者為民喉舌,個人榮辱事小,但受眾對通識科的憂慮是實實在在的。日前,某大型收費補習社的通識科模擬考試就出了佔中,教協領導們可否知道家長、同學的徬徨?

(刊於  星島日報)